持续调水利航运——江水润齐鲁系列报道之四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延伸了通航里程,改善了航运条件。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相结合,打通了两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里程62千米,将东平湖与南四湖连为一体;南水北调通水后,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已由三级航道提升到二级航道,大大提高了通航能力。近两年,南水北调持续调水稳定了航道水位,改善了通航条件,增加了货运吨位,提高了航运安全保障。”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罗辉接受采访时,对南水北调工程发挥的显著综合效益充满自豪。
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京杭大运河在清末由于海运技术的提高和铁路的建设,航运作用相对减弱。后因黄河改道,向东夺大清河入海,将运河拦腰斩为两截,最终因水源问题无法解决,运河航运废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京杭大运河注重综合治理,济宁以南的京杭大运河保存基本完好,在重视发展航运的同时,注重排洪、防涝和农田灌溉,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济宁以北的通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负责南水北调南四湖至东平湖航运结合输水工程设计的山东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培青介绍说,南水北调南四湖至东平湖航运结合输水工程的基本任务是将调至南四湖的江水输送到东平湖,将南四湖湖内航道延伸至东平湖,调水经东平湖水库调蓄后,输水至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以及天津和河北的冀东地区,解决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及济宁港至东平湖不通航的问题。具体工程方案是利用梁济运河和柳长河航运结合输水,从梁济运河入湖口至邓楼泵站站下段利用梁济运河输水长57.515千米,邓楼泵站至八里湾泵站段利用柳长河线路长20.987千米。全线设置长沟、邓楼、八里湾三级提水泵站枢纽工程。工程线路自梁济运河入湖口沿梁济运河北上至长沟,经长沟泵站后继续北上至邓楼泵站,经邓楼泵站提水进入东平湖新湖区,经柳长河至八里湾泵站,八里湾泵站提水进入东平湖老湖区,线路全长78.502千米。新建、改建各种建筑物157座,其中梁济运河94座,柳长河63座。
据港行部门负责人介绍,韩庄运河段是山东省的重要通航河道,沿河城镇依托运河优势,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已初步形成了煤炭(工业)、煤化工、发电、造船、水泥、物流的运河产业带。韩庄运河段规划航道等级为Ⅱ级,航道由Ⅲ级变为Ⅱ级,航运作用明显,可极大地改善沿河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产业布局和资源开发,扩大就业。但遇到降水偏少的年份,运河水位偏低会致使航道限航,影响京杭运河腹地济宁市和枣庄市的货运量,使得货物滞留。干旱一直是困扰航道通航的大难题。
2014年,由于降水持续偏少,南四湖流域平均降水量仅240毫米,比常年偏少40%,骨干河道一直没有形成有效径流,南四湖无来水补充,湖区水位快速下降。南四湖2014年7月15日全面断航,内河航道受影响里程达140千米,12万名渔民出行困难。京杭运河航道济宁至韩庄段水位已低于最低通航水位,航道底宽内水深不足,造成大量船舶搁浅、停航,每月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10亿元以上。2014年8月5日至24日,南水北调工程调长江水为南四湖下级湖应急补水8 069万立方米。调水后,南四湖下级湖蓄水2.17亿立方米,水位31.24米,高于生态水位(31.05米)0.19米。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应急调水,有效缓解了南四湖旱情。
调水沿线各市紧紧抓住南水北调通水机遇,其中枣庄市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满足南水北调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建成了“一港四区”,新建泊位115个,形成港口年总吞吐能力8 190万吨,其中新增吞吐能力7 973万吨,成为枣庄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沿运”经济带、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重要依托。
记者:高德刚 欧钊元 王贺
中国南水北调报,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