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个人

修行在个人

80万欧元每台,75台——这是引进一台意大利衬砌设备的花费,以及南水北调工程所需总数。800米,1星期——这是济平干渠地区的村庄桥段间隔,以及设备“过桥”的拆装时间。进口设备的“天价”,加上对工作条件要求过高、在中国“水土不服”,省南水北调局工程师们开动了自主研发的脑筋。

“产品的核心技术是机密,对方不可能教给我们,但设备就是最好的老师。”2004年,在与国外著名的5家生产厂家进行了十几次技术交流的基础上,省南水北调局的研发团队下起了苦功。进口设备履带、液压动力等原先意想不到的设计,抛砖引玉地打开了研究团队的思路。在引智之后仅仅一年,就在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与设备的研发方面结出了硕果。

“这套设备体积、自重不足引进设备的1/3,造价仅为1/4,但性能可以说不相上下。关键技术还获得了7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总工程师罗辉很自豪地说。据此工艺基础制定的相关行业标准,至今仍在全国沿用。

在济南市平阴县区段,长江水正在济平干渠中静静流淌。两个月前,河岸的环保绿化带刚种植了4万株当地盛产的玫瑰。济平干渠是全国南水北调第一个建成并发挥效益的单项工程,对此国产机械化衬砌设备功不可没。2005年,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国产机械化衬砌渠道48千米,占济平干渠全长90千米的一半以上。“不怕桥多,设备转移不用拆卸,吊车拖车就行,半天就能搞定。”人工和机械衬砌的两段水渠坡面可以看到截然不同。山东省调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瞿潇感叹,我国大型水利工程渠道建设“人海战术”的一页彻底翻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