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枢纽:吞吐百川升华梦想

江都枢纽:吞吐百川升华梦想

江都水利枢纽地处长江、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10月29日,秋风起时,树叶儿黄。江都水利风景区内,菊花团簇,桂花飘香,银杏组成的“黄金大道”上游客徜徉。

在新通扬运河、芒稻河等众多河流分布密织之处,4座大型抽水站以及输变电工程、引排河道组成了具有灌溉、排涝、泄洪、通航、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长江水由此北上,保障了苏北平原“鱼米之乡”的丰饶。

苏北过去十分贫穷,因为没有水,人们只能种些小麦和玉米,而且多是“望天收”,与苏南人和上海人相比,苏北人总觉得自己很委屈。中国水利史研究会理事、水利专家蔡蕃介绍说,江都水利枢纽是一座丰碑,工程建成后,沿着苏北灌溉总渠,把江水引进了田间地头,人们纷纷把旱地改成水田,如今的苏北地区,年年“稻花香里说丰年”,苏南、苏北同步发展。

据江都管理处处长辛华荣介绍,江都水利枢纽的建设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1977年,这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管理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化泵站工程竣工。自建成以来,共抽引江水1 400亿立方米,抽排淮河流域涝水380亿立方米,是苏北地区名副其实的生产线和生命线。

南水北调工程将江都水利枢纽的功能进一步扩大。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2008年9月,南水北调江都四站更新改造工程开工,2010年6月,泵站机组通过验收。江都四站总装机容量由原来的2.1万千瓦提高为2.38万千瓦,扬程由过去的7米提升为7.8米。

自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目前已完成了五个年度11次调水任务,通过江都水利工程枢纽,累计抽水135.25亿立方米,调水30.69亿立方米。

因为有着辉煌的历史,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代表了我国大型泵站的发展史,在运行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探索出了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等运作方式,形成了一整套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为全国泵站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典范。

“今后,若东线后续工程开工,调水线路将向北延伸至河北、北京、天津,甚至支撑起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国家战略,那时,南水北调东线的战略价值和综合效益将进一步凸显。”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副总经理胡周汉感叹并期盼着那天能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