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挖成穿黄探洞
2025年10月24日
20多年前挖成穿黄探洞
无论选择哪条线路,穿过黄河都是南水北调无法回避的难题。地上悬河让北调江水直接进入黄河难度极大;立交方式有渡槽方案和在黄河底下埋管或开挖隧洞两种方案,选哪种方案有过争论。经过长时间论证后,隧洞方案以可免受外部温度、气象等不利因素影响,耐久性好,检修维护相对简单,在东、中线都最终入选。
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罗辉告诉记者,早在1973年,就开始对东线调水穿黄工程方案进行研究。1978~1980年,原水电部第十三工程局设计院对备选三条线路进行了大量勘测和设计比较工作。经比选后,重点研究在解山(南岸)和位山(北岸)之间黄河河底约70米下开挖隧洞的方案。
为什么选此处?黄河穿过这里一处马鞍形的山梁顶部,河床窄,基岩面较高,围岩成洞条件好;工程布置不改变黄河现状,不影响黄河行洪、排凌,运行管理方便,与黄河有关的总体规划布局矛盾少。但因当时对河底岩溶发育及水文地质情况了解还不够清楚,故提出在河床底部开挖一条过河勘探试验洞。
穿黄探洞自1985年6月开始进行施工准备,1986年4月正式钻灌开挖,至1988年1月底探洞主体工程全部完成,一条长达500多米、由斜井和平洞两部分组成的隧洞挖成,这是首次在这样的深处穿越黄河。
通过开挖探洞,进一步查明了河底地质构造和岩溶发育等地质情况,发现两山为一个山体,很利于施工,在探洞施工过程中还进行了多项科学试验,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至此,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已经解决。
这条穿黄探洞打通后,南水北调一度陷入停滞。2007年12月28日,静卧了20多年的南水北调东线“咽喉”工程再次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