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炼关——宝剑锋从磨砺出
会操作设备,只是运行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能够保障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有能力解决突发故障,才是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更高要求。
这些90后经历的第三个考验,就是磨炼关。
今年2月7日,泵站机组开机运行遭遇突发情况,2号、3号机组开机启动时,发生过电流跳闸故障。泵站值班班长于涛带领工作人员迅速进行内部排查,技术供水没有问题,机组绝缘电阻满足要求,泵站前池后池水位也符合标准,经过一系列的排查并没有找到症结。
于涛不敢耽搁,立即联系自动化设备施工单位,咨询解决方案。施工单位通过分析,认为是因为电阻卡阻过大而产生的跳闸。而于涛对此并不认同,认为机组开机转动2秒后才停止工作,这就说明不是卡阻的原因,会不会是保护定值设置过低?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想法,他联系到江苏南水北调泵站的师傅。说明情况后,江苏的师傅一方面肯定了他的想法,一方面建议他联系厂家,确定是不是因为机组保护定值设置偏低,而造成机组启动失败。
经过提醒,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机组保护定值不能随便更改,机组厂家由于远在外地,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怎么办?他又联系到引黄济青干渠宋庄泵站的老师傅,请来一起实地查看,加上缜密的计算,最后确定的确是由于保护定值设置过低,造成了启动故障。
随后,他和自动化施工单位协商,将过电流保护定值改为3.5秒,机组一次性开机成功,满足了运行调度要求。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于涛这个90后仅用了一天时间。
每一个故障都是一次考验,每一次考验又都是一次磨炼、一份收获。
于涛告诉记者,从泵站运行的本职工作出发,他不希望泵站出现任何故障。但是,有时候也很矛盾,希望设备出现一些问题。因为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
但是,要想在排除故障中获得经验的积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要有“两把刷子”。这“两把刷子”除了靠单位的培训外,更多的还是靠自身的勤学苦练。
于涛就是一个特别能钻研的年轻人,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他拿着说明书硬是把电器开关上的近千个英文标示,一个一个翻译成中文,并熟记于心。为了解决设备运行中的一个问题,他把档案室的资料当成最好的老师。由于跑得勤,同事们都说档案室就是他的第二个办公室。
在磨炼中获得收获,除了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外部宽松包容的环境也很重要。
“‘你们大胆去干,出了问题责任我担着。’是王主任常对我们说的。”于涛告诉记者,对于工作,王子春敢于让年轻人放手去做、去闯、去尝试。
王子春告诉记者,泵站的机组运行更注重运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敢去做永远都不会有进步。只有多给年轻人实践机会,多去激励他们,让他们放下畏手畏脚的思想包袱,才能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可见,在工作任务重而技术人员缺乏、队伍年轻而技术经验少的情况下,有效地引导激励年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把个人成长融入到工作岗位建功立业上,这才是推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