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建水库挖出盐业遗址

因建水库挖出盐业遗址

双王城水库,位于寿光市区以北35千米处。双王城盐业遗址群位于水库周围,具体一点就是南至寇家坞村西南,北至六股路村南,东至新沙公路,西至新塌河东岸的区域内。此地离渤海仅20余千米。

2009年11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的是一片有坑有洼有浅沟的呈不规则状的现场,一些陶片类的东西散布其中。现场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棉田,正值棉花收获时节,白絮随风摇动。据了解,该地区地广人稀,村落很少。在水库及周边30平方千米范围内,仅有两三个自然村。当地主管考古工作的寿光市博物馆副馆长王德明介绍说,因天气骤然寒冷,原本正在进行的考古工作这天暂停了。

双王城,史称“盐城”,又叫“霜雪城”。《寿光县志》(民国)称:“此城日久陷于巨淀洼中。”今讹称为“双王城”。汉代,这里曾经属于钜定县地。光绪年间,双王城一带尚属于古巨淀湖东北边缘。遗址调查发现,早在龙山时代中期偏晚,双王城一带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至商代晚期,开始成为重要的盐产地。西周早期,延续了晚商时期规模。至金元时期,这里也是一个重要产盐区。

据介绍,早在1987年7月,寇家坞遗址就被发现,但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003年秋和2004年春,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双王城水库建设,省文化厅依惯例,与重点工程办公室和地方有关部门对该地区进行了两次调查,共发现遗址37处。此后从2005年至2008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省考古所、寿光市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对双王城周边更大范围进行了调查、钻探和试掘工作,基本摸清了双王城作为一个盐业遗址群的分布范围、遗址数量及时代。该遗址群面积达30平方千米,已发现古遗址83处,其中,龙山文化时期遗址3处(属于龙山中期偏晚),商代至西周初期76处,东周时期4处。

王德明称,双王城盐业遗址群保存较好,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排碱排涝每隔50米所挖的约5米宽3米深的条条水沟曾对文物造成破坏。近年来对遗址群原来所处湿地环境进行的棉田化改造也对文物本体造成了影响。此外,每年棉花种植时,需深翻20~30厘米,这些都对遗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另外,随着双王城水库的建设,未来双王城遗址群部分遗址可能会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