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勇攻坚,管理破难关——访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孙义福
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自2002年开工建设以来,紧紧围绕通水目标,抓重点带全面,抓难点促全局,抓机制激活力,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绩。特别是2011年,全省南水北调系统团结一致,扎实苦干,紧紧围绕确保如期实现通水目标这一核心任务,在工期不足的情况下,克服春季抗旱、各级换届、秋冬9次连续降雨和为河北、天津调水等诸多不利影响,全面落实倒逼机制,充实加强现场力量,靠前指挥协调调度,深入开展劳动竞赛,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实现了工程建设历史性重大突破,在全省形成了全部开工、全线提速、全力大干的建设热潮,各项工作在全国南水北调系统综合评比中名列前茅。近日,记者就如何确保如期实现通水目标,打好工程建设攻坚战,采访了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孙义福。
记者: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开工以来,特别是2011年,工程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孙义福:截至2011年年底,山东段11个单项、54个设计单元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57.98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81.93亿元,比工程开工以来前9年的总和还多。有6个单项、33个设计单元工程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济平干渠工程第一个通过国家验收;21项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已有菏泽等12个通过竣工验收,临沂等其他9个项目正在验收中;台儿庄、万年闸、韩庄3座泵站和穿黄工程已全部建成,正在申请国家验收;潘庄引河闸、姚楼河闸、韩庄运河水资源控制工程完成合同验收;济南市区段工程、二级坝泵站等正在进行扫尾。南四湖至东平湖段、济南以东段、鲁北段三大段工程全面展开,“三站”(长沟泵站、邓楼泵站、八里湾泵站)“三库”(东湖水库、双王城水库、大屯水库)“四河一渠”(梁济运河、柳长河、小运河、七一·六五河、济南以东明渠段)等节点工程整体推进,已完成总投资72%,超额完成了下达全省的控制性工程削减计划和年度投资计划。
记者:经过近10年的建设,部分完建工程在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有什么创新?积累了哪些经验?在防汛、排涝和抗旱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孙义福:我们高度重视建成工程的运行管理,积极创新机制,积累经验,加强管理,联合调运,确保完工工程综合效益得到发挥。为规范工程运行管理,对已通过验收的济平干渠工程确定了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为规范化管理年、精细化管理年、示范化管理年的管理目标;完成了待运行期管理方案编制与上报审查工作,积极探索山东省南水北调各单元工程建成后待运行期的管理路子和经费来源渠道。运用济平干渠已累计向济南及下游送水4亿多立方米,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21项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已在保障水质、防洪、除涝、灌溉、生态、交通、城市景观、区域污水处理自我约束机制等8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去年抗特大干旱时发挥了显著作用,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赞扬。韩庄泵站5台机组正式通过联合试运行验收,韩庄运河段工程三级大型抽水泵站全部建成,标志着山东省已具备大流量调引长江水入境的条件。
记者:2012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决战年、攻坚年,为如期完成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调办)确定的任务目标,都做了哪些安排部署?将采取哪些措施?
孙义福:2012年是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决战年,我们按照国调办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打好建设攻坚战、启动管理破难关”这个主题,全力以赴促进度,千方百计保质量,齐心协力抓服务,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13年实现通水目标。
一是大抓工程进度。细化工程建设目标,层层签订建设目标责任状,逐级落实进度责任。继续坚持工程建设月分析和季调度会议制度,适时进行现场办公、联合办公,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督促参建单位采取加大资源投入、运用科学施工工艺、实行立体交叉作业等超常规方式,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持续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创先争优流动红旗、绩效考核等活动,认真执行赶工奖、目标管理考评奖惩办法等制度,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积极性。
二是狠抓工程质量。大力推行规范化、标准化施工,树立优质工程典型。牢固树立“严打重防”的理念,保持高压态势,对各种质量事故实行“零容忍”。大密度组织“飞检”、专项检查和第三方质量检测工作,全面检查参建单位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分部工程优良率高于90%,单位工程优良率达到100%。
三是细抓安全生产。切实增强各参建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严格落实监理、现场监管和有关安全生产监管单位的监督管理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预案体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提高应急处置水平。重点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四是严抓投资管理。建立健全设计变更快速处置机制,及时上报重大设计变更,快速批复一般设计变更,确保工程建设进度。科学制订资金筹措拨付计划,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严控账面资金积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确保资金安全。
五是强抓技术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技术难题,破解质量控制难题。普及系列施工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搭建好技术交流平台,总结推广施工一线职工创造的新成果、好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是深抓施工环境。加大专项设施迁建力度,对仍未完成的专项设施迁建,限期尽快完成。完善安全保卫工作机制,形成南水北调办事机构、公安部门和管理局联合行动的格局,加大对施工干扰因素的预防和打击力度,实现无障碍施工。深入开展“工民共建”活动,尽可能减少施工对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及时、妥善处理信访事件,满足群众合理诉求,保障群众利益,赢得群众支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建设环境和谐稳定。
作者:高德刚 李志杰 苏冠 群武健
中国水利报,201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