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多

功能多

作为综合性多功能大型调水工程,经过5年的运行,山东南水北调工程逐步发挥了供水、防洪、灌溉、生态、景观等复合功能,综合效益凸显。从调水功能看,工程已经具备向省内年调引长江水14.67亿立方米的设计能力,山东省多水源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从防洪功能看,通过扩挖、疏浚、改造,有效改善和增强了梁济运河、柳长河、小运河、赵王河、周公河等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改善了黄河滩区等区域和地方的排涝条件,台儿庄泵站等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增加了东平湖老湖区、新湖区洪涝水北排、南排通道,为启用小清河分洪道子槽行洪创造了条件。从灌溉功能看,通过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在有效发挥保障工程水质功能的同时,使山东省30个市(县)增加农田灌溉面积200万亩。

从航运功能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相结合,打通了济宁港至东平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里程62千米,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由三级航道提升到二级航道,大大提高了通航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工程的生态功能。2014年、2015年南四湖出现生态危机,2016年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南水北调工程先后生态补水2.95亿立方米。累计为小清河补源2.45亿立方米,为济南市保泉补源供水1.65亿立方米,确保泉水四季喷涌,彰显了济南泉城城市名片形象。长江水也为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提供了重要替代水源。

此外,工程沿线各地结合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景观功能得到充分彰显。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通过与地方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有力提升了工程沿线特别是南四湖、东平湖水环境质量,守护了一江清水向北流,昔日污染严重、臭气熏天的臭水沟成为清澈见底、鱼鸟成群的生态廊道。

一渠江水齐鲁流,两湖浩渺俏悠悠。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供水生命线,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成为齐鲁大地上镶嵌的一条蓝色飘带,是全省最美丽、最柔和的风景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