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省之力建世纪工程——访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王安德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12月10日完成正式通水。日前,本报记者就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工程效益和今后运行管理等问题,专访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王安德。
记者: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告捷。随着清澈的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山东,南水北调这一中国人的世纪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请您介绍一下山东段工程通水运行情况。
王安德: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调度指令,10月19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自长江下游江苏境内引水,逐级北送。10月22日10时起,山东境内台儿庄、二级坝、长沟等7级泵站依次开机运行,将所调水资源沿南水北调东线干线工程调入东平湖;10月24日9时开启济平干渠渠首闸,胶东输水干线调水正式开始;10月25日9时30分开启穿黄出湖闸,鲁北输水干线开始运行,山东段工程进入全线通水试运行。11月1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下达调度令,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11月15日12时正式通水,至12月11日15时工程全线停止运行,山东段工程全线输水历时51天,累计调水1.2亿多立方米,圆满完成通水试运行和年度计划调水任务。期间山东段工程工况良好,运行稳定,水质达标,保障有力,实现了既定工作目标。
记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运行,对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王安德: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每年可为山东省调引长江水13.53亿立方米。按照工程规划和设计要求,一期工程首先调水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并具备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能力。供水区涉及山东省17个设区城市中的13个,共68个县(市、区),占全省面积的80%左右。东线通水,将有效缓解山东省城市供水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为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在山东构建起现代骨干水网框架。山东段工程规划为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全长1 191千米,其中南北干线长487千米,东西干线长704千米。在实施干线主体工程的同时,山东省还规划了14个单项、38个供水单元的续建配套工程。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在齐鲁大地上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T”字形输水大动脉和现代骨干水网框架,可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和山东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对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文化强省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有效促进供水区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山东省因水资源缺乏,部分地区过度开发地表水、超采利用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河道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区扩大、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造成城市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的现象。按照南水北调规划和设计目标,工程投入运行后将陆续限采地下水4.14亿立方米,使2.31万平方千米地下水超采区域国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涵养,部分生态用水、农业用水将由城市用水有计划退还给农业和生态。这对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家园具有重大作用。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将有效促进水价改革。国家初步确定,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价实行运行还贷水价模式并实行两部制水价,客观上造成所调江水价格高于当地水价格,将不可避免地促进水价改革和水资源的配置方式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促进用水方式转变。
记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11年建设,作为一名亲历者,请您谈谈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建设有哪些亮点?
王安德:历经11年的辛勤建设,可以说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深深地感到:没有中央的英明决策和部委的大力支持,没有省委、省政府及沿线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无私奉献,只靠我们这些参建者是没法完成建设任务的。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山东举全省之力全力支持工程建设。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在重大问题上,省委书记亲自协调调度,及时听取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对相关工作作出明确指示;省长每年都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南水北调工作;分管副省长现场办公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关键和难点问题。山东省按照国家部署,严格遵循“三先三后”原则,强力推进工程沿线治污,确保了调水水质按期达标;省委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纳入全省科学发展年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保证了工程施工环境;省政府确定南水北调征地实施土地综合区片补偿政策,省、市、县筹集17亿元用于补贴国家批复投资的不足,保证了及时征地和工程建设所需。
用科技创新促工程建设进度、保工程建设质量。紧密结合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推动工程建设新格局,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自主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渠道混凝土衬砌技术,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南水北调东、中线等工程中得到推广,并应用于国外水利工程建设。穿黄河隧洞工程的建成,标志着东线“咽喉”的关键施工技术难题已顺利破解。台儿庄等七级泵站的建成,标志着大流量、低扬程泵站群设计、施工技术已经成熟。鲁北段大屯水库全库盘铺膜工艺共铺设防渗土工膜500万平方米,在国内尚属首次。山东省组织编制的《南水北调渠道运行管理规程》,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正式发布实施。编制出台了8项施工技术指南,为推动规范化、标准化施工发挥了重要作用。
谋划发挥好国家重点工程的综合带动效益。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带动效应,积极强化大型水利工程的为民服务职能,通过“结合实施”力求投资效益最大化。一是21项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与防洪除涝、灌溉、交通和生态保护等结合实施,使山东省7个市的30个县、市、区直接获益,每年可消化中水2.06亿吨,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二是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工程调水与航运结合实施,按三级航道东平湖直接通航至长江,使京杭运河通航从济宁市延伸到东平湖,为工程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是济南市区段工程与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结合实施,不仅避免交叉施工重新开挖的被动局面,而且节省征迁投资13亿元。四是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为沿线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台儿庄泵站与台儿庄城区排涝结合实施,使城区排涝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两湖段和鲁北段工程结合当地农业灌溉实施灌区影响处理工程,大大提高了灌区灌溉面积和标准,促进了农业发展。
记者: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建成通水,已经从建设期转入运行期,明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王安德: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呵护好工程、管理好工程、发挥好工程效益,如何保护好调水水质、统筹处理好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关系,并发挥好工程的综合带动功能,将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第七次建委会精神,明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按照国家确定的东线管理体制,及时做好管理机构调整、管理职能转变、管理制度建设,力争为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打下基础。二是加快配套工程建设,按计划消纳使用所调江水,确保工程按时发挥效益。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即将颁布实施的《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力争《山东省南水北调管理条例》尽快出台实施,确保干线工程、配套工程运行管理有法可依。四是加强水质保障工作。与环保部门建立水质保障联动机制,配合做好水质监测及应急处理工作,共同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搞好工程沿线水土保持林的养护、管护,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清水走廊、绿色走廊、生态走廊。五是高度重视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不管干线工程运行管理还是配套工程建设,都要自始至终把质量和安全常抓不懈,对各类质量、安全生产隐患做到零容忍,真正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
记者:高德刚 苏冠群 李志杰 杨建伟
中国水利报,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