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记者: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请您具体谈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对我省的影响。
孙义福:首先,实施南水北调是缓解山东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山东是个严重缺水的省份,水是山东的“命根子”。山东省以占全国1.09%的水资源量,耕种着占全国6.2%的土地,养育着占全国7.1%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8.19%的粮食,提供了占全国8.6%的农业增加值和25.6%的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创造了占全国10%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既说明山东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同时也反映了用水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每年调引长江水15亿方,将有效缓解山东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为转方式调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对于满足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用水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多年来,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河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扩大、海水入浸倒灌等生态欠账已经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山东省南水北调中水截蓄导用工程的全面实施,工程沿线河道得到了全面系统治理,水质有了大幅提升,工程综合效益已经初步显现。随着2013年通水目标的实现,引江水生态补源、水质净化等功能的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将成为山东省的“清水走廊、绿色长廊”,可以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局面、初步遏制水生态恶化趋势,为山东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保障。
第三,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第一项原则就是“民生优先”。南水北调工程兼顾供水、防洪、灌溉、生态等多种功能,都与民生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提供有效的防洪保障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