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通南北(4):铁腕治污,山东喝上“可口”长江水
济宁,好比南水北调的山东“大闸”——境内南四湖和梁济运河肩负调蓄水库和输水干线重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否成功,关键在治污,重点在山东,而难点就是南四湖流域。为改善流域水质,济宁先后投入资金逾百亿元,以铁腕之势上马大批治污工程,确保南水北调给山东人民带来清澈好水。
近日,大众网记者前往南四湖流域实地探访水质情况。通过全流域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目前湿地不仅有了不少景观规划,水质也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南四湖流域拥有自然湿地226万亩,建成和修复人工湿地48处、总面积25万亩。据监测,湿地对水体中COD的去除率达到50%左右,氮磷去除率达到60%左右,能够有效改善入湖河流水质。
其中的变化,得益于济宁市先后实施了湿地保护与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环境综合治理、造林绿化、水土保持等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重塑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开放的河流生态系统,形成了重点企业有园区湿地、城镇水体有景观湿地、跨县境河道有生态湿地、农村有小型工程湿地、入湖口有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组合、内湖有湿地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的梯度水质自然净化体系,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污染水体,水生态安全和保护进入绿色化、资源化利用新阶段。
为了确保山东喝上清澈的长江水,铁腕治污的“硬杠杠”必不可少。济宁在取消行业排污特权的基础上再次加严,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3次提高工业企业治理标准,推动企业治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南水北调重点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全部按照COD浓度低于50毫克/升、氨氮浓度低于5毫克/升的标准治理;济宁市煤矿、电力、机械制造和商品浆造纸四大主导产业,外排废水全部达到接纳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此外,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个难题。济宁以解决污水直排问题为突破口,倒逼城市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市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31座,日处理能力110万吨,全部达到一级A处理水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6%。
此外,济宁自古也是山东水运重地,如今内河航运业务占全省吞吐量的80%,沿线码头小而散、脏乱差,为保证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济宁市集中整治取缔小码头、装卸点近400个,引进国际港口企业巨头马来西亚森达美公司,统一建设了标准化、环保型港口,同步实施了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建成投运3座垃圾回收转运站和污(油)水处理站,进一步确保治污落到实处。
山东24小时记者:王宗阳
大众网,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