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调出一个洪泽湖
从都江堰到京杭大运河再到三峡大坝,水利工程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是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水利枢纽。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最早通水的一条线路,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市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调水北送,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地区等地供水,并具备向天津供水的条件。
2013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顺利实现干线工程全线通水目标。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利用地势落差“全程自流”不同,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扬州起,绵延千里,地势自南至北逐渐升高。海拔最高点在山东境内的东平湖,落差达40米以上。
要保证“水往高处流”,调水需求带来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东线工程的建设者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长1 467千米的东线一期工程,泵站堪称“灵魂”,经过工程实施,建成了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密集的泵站工程聚集群。东线一期工程沿途设立了13个梯级泵站、22处枢纽,共34座泵站,总扬程高达65米。
工程筹备阶段,面临的核心困难就是泵站。据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公司副总经理冯旭松介绍,东线工程开工前,国内类似泵站装置效率不足65%,且对大型贯流泵站尚无成熟经验,因此,大型贯流泵机组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当时,有外商开出了天价费用”。
经过努力,东线工程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灯泡贯流泵设计技术,泵的电能转换率达到了81%,自主研发了3套大型贯流泵装置、4副水泵叶轮模型,改变了国内贯流泵站设计被国外厂商左右的被动局面。其中的宝应站、解台站、淮安四站、淮阴三站、江都站改造等5项工程获得“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
这些泵站能调多少水?仅就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而言,如今已顺利“服役”5年,2013~2017年5个年度调水量分别为1.7亿立方米、3.28亿立方米、6.02亿立方米、8.89亿立方米,10.88亿立方米,调水水量逐年增加,累计调入山东水量30.76亿立方米,相当于洪泽湖正常年景一年的水量,也相当于2 500多个大明湖水量。
未来,东线工程还将向北延伸至河北、北京、天津,为雄安新区、京津冀提供稳定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