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除险
由于种种原因,探洞工程顺利完工后,未能乘胜前进一气呵成,东线穿黄隧洞工程被搁置下来。一条探洞深窝潜藏在黄河之下,不仅不能发挥任何效益,而且会成为黄河大堤和黄河度汛的最大隐患。水电部领导同志亲临工地,指示穿黄探洞工程位置险要,施工单位不能撤,设计单位不能撤,管理单位不能撒。从此,这三个单位的部分人员,就陪伴着这条半成品隧洞开始了漫长的守望岁月。
穿黄探洞转入维护、除险、加固时期。人们心明如镜:不把这条探洞安顿好,它是决不会善罢甘休的。于是,人们在探洞内安装了渗压仪、位移计、应变仪等12组观测设施,洞口地面和闸室布设了沉陷、位移观测点,洞内建立了渗水观测系统,试图把这烫手的山芋侍奉得服帖而安分。尽管如此,预料中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999年8月30日上午,维护人员进行日常排水作业时发现,探洞里面一个叫作水仓水泵房的地方,其北侧岩壁左右的溶孔内出现了涌水。根据测量和计算,涌水量为每天280立方米,并携带少量细沙。涌水点的位置,令人惊心动魄,万分不安,涌水点竟然不偏不移,恰巧就在黄河北大堤迎水波的基础部位以下。原来是探洞施工时形成的临时灌浆阻水帷幕和喷锚支护经过十多年,业已部分阻水失效。大堤为粉质壤土,若不迅速处理,极可能发生管涌,危及黄河大堤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封堵。而且权威专家指出:最不愿看到的情况是管涌继续扩大,黄河找到突破口,就势从斜井喷涌而出,改道向下游聊城、德州等地区奔流直泄而下,造成一片汪洋。
情况万分紧急!时任生产副经理的班美一面指挥维护人员紧急抢险,一面向水利部发送险情报告。黄河荒滩,偏远僻静,没有程控长途电话,没有传真机,手机只能爬上屋顶喊话才可向远方传送信号。
险情报告多延误一分钟,黄河大堤就多一份危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班美一行火速赶往聊城市水利局,向海委防汛办公室发出紧急传真转报北京。部长当夜作出指示,彻底排除险情,刻不容缓。
现场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两次用水泥、水玻璃对涌水点进行人工封堵,但强大的外水压力致使涌水点周围裂隙封堵不牢,浆液喷出,涌水量并未减少。施工人员改变封堵方案,凿除前两次封堵浆液,浇筑混凝土止浆墙,实施孔口灌双液浆。在水仓水泵房顶部和南侧边墙又钻4个孔,再次进行灌浆。孔口不再出水,顶部滴水明显减少,涌水点封堵成功,涌水处理全部完成。
事后,国家防总和水利部领导极为重视,作出“穿黄探洞一直是黄河防洪的心腹之患,这次一定要拿出一劳永逸的治理方案……”的重要指示。2000年1月3日,海委组建了位山穿黄探洞应急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中国水电五局成为中标单位之一,着手探洞全线灌浆加固并填塞2条支洞。同年6月30日,探洞加固工程完工,确保了黄河大堤安全。自此往后数年间,探洞内平安无事,静悄悄等待着全面大施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