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山东段工程全面提速——访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孙义福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山东段工程全面提速——访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长孙义福

“山东是个严重缺水的省份,全省可利用水资源量303亿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63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28立方米,以占全国1.09%的水资源量,生产了占全国8.19%的粮食,提供了占全国8.6%的农业增加值和25.6%的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水是山东的命根子,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实现2013年通水目标,实现长江水、淮河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山东水网的综合作用,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投资和消费,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专访中谈起南水北调工程对山东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时,省水利厅副厅长、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孙义福如数家珍。

2008年2月,时任山东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的他,又兼任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一职。一年来,为促进山东南水北调工作全面提速,他进一步理清思路,重点在建章立制、规范程序、完善机制上下功夫。现在山东南水北调各个方面的协调运转更加有序,团结协作更加有效,推动工作更加有力。回顾2008年工作,孙义福局长充满自豪。“2008年,我们全力推进总体可研尽快批复,在建工程全面提速,几项工作取得突破,穿济南市区段输水工程与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结合实施,确保截污导流工程年内全部开工,力争两湖段工程尽早开工,开展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研究。山东段11个单项工程开工建设6项,累计下达投资计划72.14亿元,到位资金36.82亿元,完成投资36.06亿元。其中拉动内需中央投资8.75亿元,现已全部完成。

征地迁占工作和施工环境协调是制约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孙义福局长对此感触颇深。“扎实深入做好征地迁占工作,营造无障碍施工环境,是加快工程建设的前提。一是做好征地迁占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两级基层组织的作用。在明确征地迁占工作县级政府主体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乡、村两级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和工程参建单位的作用。发挥公安、国土、林业等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工程参建各方的作用,兼顾各方利益,靠制度与规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做好征地移民工作与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的衔接。深入、细致地做好实物清点和土地、林地的分类界定,做到不少、不漏、不错,做到户主、村委会、乡镇、业主代表、县级主管部门、县政府六方签字认可。五是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标准,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及时兑付到群众手中。”

谈起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定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通水目标时,孙义福局长充满自信。“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加快建设,确保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地完成东线主体工程建设。下一步将扎实做好设计质量提高、征地迁占、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机关建设和南水北调水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2009年开工建设南四湖至东平湖段、鲁北段工程和济南至引黄济青段济南以东工程,推动在建工程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同时启动续建配套工程,力争今年上半年完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可研报告的编制与报批工作,下半年完成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审批工作,2010年开工建设配套工程,确保配套工程与调水干线工程同步推进、同步建成、同步见效。”

要确保2013年东线工程通水目标,南水北调山东段骨干工程2009年内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加上续建配套工程,在四年时间里每年约需完成80亿元的投资,任务十分艰巨。对于实现既定目标,孙义福局长胸有成竹。“今明两年形成山东南水北调主体和配套工程全线开工的局面,更好更快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一是加强前期工作的协调和管理。通过加强初步设计的组织,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初步设计编制报批工作进度,切实提高初步设计报告一审通过率,最大限度满足新开工项目需要。二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三是加强计划和资金管理。积极争取,确保投资计划及时下达;加快资金拨付,加大工程建设进度和计量支付,把资金结存控制在20%以内;搞好资金使用预测,及早安排,确保工程建设资金需要。四是加强征地迁占工作和环境协调。创造良好的工程建设环境,确保不出现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长期阻工、停工、窝工现象。五是加强设计优化和科技创新。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抓好关键技术、工艺的攻关,抓好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转化,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投资效益。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建设管理队伍。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全力实现工程优良、资金优化、干部优秀的目标。

记者:张存有

中国南水北调报,201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