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字号”工程铺设“绿色通道”——访山东省枣庄市副市长王光荣

为“天字号”工程铺设“绿色通道”——访山东省枣庄市副市长王光荣

2007年元旦前夕,记者来到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的枣庄市,采访了副市长王光荣。

王光荣把南水北调工程叫作“天字号”工程。他细数南水北调工程对枣庄的影响:不仅可以将3座泵站结合排涝纳入了主体工程,解决泵站区域汛期排涝问题,而且还将进一步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为地方航运事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时,南水北调和东调南下工程实施后,可使该市滨湖和沿运地区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改善地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枣庄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蓄水就是蓄粮、治水就是理财”的全新理念。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对输水干线水质的要求,枣庄市委、市政府按照“治、用、保”总体治污思路,以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源深化治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污水资源化、生态保护与建设和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建立健全水质目标、排污总量、治污项目、工程投资、责任分工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并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枢纽,规划了新的枣庄水系网络,建立起河、库联合,地表水、地下水、长江水联合,工业用水、农业用水联合,统一调度的大水网格局。以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依托南水北调工程,枣庄将大力发展水产、特色农业和以“千年运河之旅”为主题的旅游业,带动沿运河经济带开发,提升枣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枣庄市为此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努力为南水北调东线枣庄段工程的顺利进展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为加大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枣庄市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分管副市长为副指挥,水利、国土、林业、交通、环保、公安、通信、电力及新闻等有关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指挥部,峄城、台儿庄区以及工程涉及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为工程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自枣庄段工程开工以来,指挥部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及时研究解决迁占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解决方案抓落实,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迁占移民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工作稍有疏忽,不仅影响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而且可能影响稳定的大局。为此,枣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告》,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和政策引导工作,从而取得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全社会服从、服务和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积极稳妥地做好迁占移民工作,枣庄市精心组织,精心操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订迁占移民方案,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以及工程项目区村委会都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都开展得细致、扎实、有效。

对群众十分关注的补偿金额及拨付期限等问题,采取张贴“明白纸”、设立补偿金专户、成立迁占资金审计工作组、逐一签字审核和公示等形式,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确保补偿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如峄城区在工程迁占及移民安置补偿费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先期补偿,从而确保了万年闸泵站开工奠基仪式的如期举行。

枣庄市十分重视工程建设的安全保卫工作。市公安局派出专职干警,常驻施工现场,研究制订安全保卫方案,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并与基层派出所、村委会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同时,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施工单位吃、拿、卡、要,对强买强卖建筑物料、强揽工程和破坏干扰施工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截至目前,共依法查处无理取闹、阻碍施工、强买强卖工程材料、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9起,说服制止上访事件6起,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得到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称赞。

保障输水干线的水质安全,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键。王光荣表示,为确保枣庄段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枣庄市政府建立健全了治污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召开治污进度调度会,并对各区、市治污项目进展、总量削减、防治目标及水质情况进行考核。为加大韩庄运河段沿线污染治理的力度,市政府根据《山东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截污导流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要求,组织水利等有关部门编制了《枣庄市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截污导流项目实施方案》《枣庄市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污染防治年度实施计划(2006~2007)》,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计划任务的全面落实,确保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清水走廊”。

中国水利报,200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