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道德定义
(一)概念
1.道德 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 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3.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 是指养老护理员运用公共的行为标准,处理与老人之间和老人亲属之间、与同事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点
1.职业性 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职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反映着特定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要求。每一种职业道德都只能规范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2.实践性 职业行为过程就是职业实践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职业道德的水准。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调整职业关系,对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道德冲突。
3.继承性 职业道德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会作为经验和传统被继承下来。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同样一种职业因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被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4.多样性 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
(三)作用
1.调节关系 职业道德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养老护理员怎样对老人负责等。
2.维护信誉 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就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3.促进行业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促进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整个社会就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