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隔离消毒原则

二、隔离消毒原则

(一)服务流程符合要求

1.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能防止环境污染和病原体扩散。

2.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 隔离区有工作人员与老年病人各自的进出门和楼梯通道,且通风系统区域化;入口处配置更衣、换鞋的过渡区,并备有隔离衣、帽子、口罩、鞋套以及卫生设施(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手刷、毛巾、避污纸)。

3.明确工作服务流程,确保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工作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

4.隔离病室门外或床头安置不同颜色的隔离标识卡(卡正面为预防隔离措施,反面为适用的疾病种类)以标识不同性质的隔离;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

(二)区域管理必须到位

1.老年病人及老年病人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不易消毒的物品可用纸包好或放入塑料袋内避污。

2.老年病人或穿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

3.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应分类置于黄色污物袋内,封口,袋外贴上有明显标志的标签。

4.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探陪人员进出隔离区域应根据隔离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老人或污染物品后均须消毒双手。

(三)遵守隔离规范

1.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鞋。

2.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的物品备齐。

3.各种护理操作应有计划并集中执行,以减少穿、脱隔离衣及刷手的次数;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4.离开隔离病区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脱帽子、口罩。

(四)严格病室消毒制度

1.病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或消毒液喷雾进行消毒。

2.病室中的床、床旁的桌椅、墙壁、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老人的脸盆、痰盂、餐具、便器等个人专用生活用品需定期消毒。

4.老人的衣服、床单、被套等消毒后清洗,床垫、被、褥等定期消毒。

5.老年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老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票证等经消毒后才能送出;老人接触过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等,需按规定消毒。

(五)严格终末消毒处理

隔离期已过或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老人及其所住病室、所用物品及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1.病人的终末处理 老年病人出院或转科前应洗澡,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用物须消毒后才能带出隔离区。老年病人死亡后,须用消毒液做尸体护理,并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填塞孔道,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送传染科太平间。老年病人的衣物原则上一律焚烧。

2.病室的终末处理 关闭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2小时,开门窗通风;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被褥、血压计及听诊器等送熏蒸室消毒;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被服类消毒处理后再清洗。

3.终末消毒 是指传染源住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点或终止传染状态后,对疫点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其目的是完全消灭病人所播散的、遗留在居室和各种物体上的存活的病原体,使疫点无害化。终末消毒进行得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