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症的疏导
老年人抑郁症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抑郁症,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心境障碍不能归于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抑郁是一种负面、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的迟缓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③语言减少,好独处,不愿与人交往。④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有内疚感。⑤反复出现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据研究患抑郁症的老人有10%以上会采取自杀行为。⑥对前途悲观失望,有厌世心理。⑦自觉病情严重,有疑病倾向。据调查,6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疑病症状。⑧睡眠欠佳,失眠早醒。⑨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⑩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的症状,80%左右的老年人会出现记忆力衰退。
(一)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老人的多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引起抑郁症。许多慢性病会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容易引发抑郁症。此外,抑郁症病人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此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2.社会因素 抑郁症的出现与老年期的角色转变有较大的关系。老人退休后对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落差都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交际圈子变小,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亲友的突然离世,容易对老人形成心理创伤引发抑郁症。
3.性格因素 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老人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人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内向,不善于向外及时表达情感、发泄情绪,从而形成持久的精神压力,也会引起抑郁。
(二)心理疏导方法
1.正确认识自己 帮助老人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认识周围环境。抑郁症老人往往对于自己有非常低的评价,需要帮助老人客观分析、重建其信心,增强其适应社会、应对环境的能力,提高自我的评价能力。
2.学会自我放松 老人碰到困难、挫折时经常会闷在心里,护理人员要疏导老人试着向外倾诉苦恼,通过兴趣爱好转移其注意力,以解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3.社会支持 家庭成员应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儿女要主动慰藉老人,应帮助老人重新安排生活,扩大活动范围,尽量避免老人独处,让老人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家庭的温暖。
4.严防自杀 对于抑郁症较重的老人,特别是情绪悲观消极、厌世的人,护理人员及家属要加强监护,以防老人自杀;对于恢复良好的老人,也不能放松警惕,仍然要预防自杀。
(张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