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给药法

三、眼、耳、鼻给药法

眼、耳、鼻等五官给药常使用外用药,主要给药方法有滴眼药法、涂眼药膏法、滴鼻剂法、滴耳剂法等。滴眼药法是指将滴眼剂滴注入眼内产生疗效的给药方法;涂眼药膏法是指将眼药膏涂入眼内产生疗效的给药方法;滴鼻剂法是指将滴鼻剂滴注入鼻腔内产生疗效的给药方法;滴耳剂法是指将滴耳剂滴注入耳内产生疗效的给药方法。

(一)为老年人滴眼药法

【目的】

将药液滴入结膜囊,以达到杀菌、收敛、消炎、麻醉、散瞳、缩瞳等治疗或诊断作用。

【准备】

1.护理员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老人准备 了解滴眼药法的目的和方法,取舒适体位。

3.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4.用物准备 眼药水、消毒棉球或棉签、弯盘、记录本、笔。

【操作步骤】

1.核对,解释目的,确认是滴左、右眼还是双眼滴药。

2.护理员协助老年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棉签拭净眼部分泌物,嘱老人头略后仰,眼往上看。

3.拔开瓶塞,应将瓶塞侧面或瓶塞口向上,最好将其置于一张干净纸或器皿上。

4.护理员左手(或用干净棉签)向下轻轻拉下老年人的眼睑并固定。

5.右手持眼药水瓶,摇匀,距眼约2~3厘米将眼药水滴入下结膜内1~2滴。

6.轻提上眼睑,使结膜内充盈药液。

7.护理员嘱咐老年人轻轻闭上眼,轻轻转动眼球。护理员用干棉球按压泪囊区2~3分钟,以防药水流入泪囊,再用消毒棉签为老年人拭去眼部外溢药液,作为医疗垃圾放入污物杯中。

8.嘱老人闭目3~5分钟,询问、观察老年人有无不适。

9.滴药完毕,协助老人取舒适卧位。

10.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注意事项】

1.护理员使用滴眼液前应先混匀药液。

2.滴眼药水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黏膜。

3.滴眼液的保存应参照相关说明执行,要注意眼药质量,防止污染、变质和失效,必要时放入冰箱保存。

附:滴眼药法技术考核评分表(表10-5)。

表10-5 滴眼药法技术考核评分表

续表

(二)老年人涂眼药膏法

【目的】

观察老人眼部疾患情况,使药物停留在结膜囊内时间较长,药物作用时间持久,并具有润滑治疗作用。

【准备】

1.护理员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老人准备 了解涂眼药膏法的目的和方法,取舒适体位。

3.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4.用物准备 眼药膏、消毒棉球或棉签、弯盘、记录本、笔。

【操作步骤】

1.核对,解释目的,确认是给左、右眼还是双眼涂眼药膏。

2.护理员协助老年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棉签拭净眼部分泌物,嘱老人头略后仰,眼往上看。

3.拔开瓶塞,应将瓶塞侧面或瓶塞口向上,最好将其置于一张干净纸或器皿上。

4.护理员左手(或用干净棉签)向下轻轻拉下老年人的眼睑并固定,将眼药膏瓶口垂直向下,并用手轻轻地挤出些许眼药膏,挤出的眼药膏呈一条细直线状。从外眼角方向顺眼裂水平挤在下睑结膜与眼球结膜交界处(即下穹隆)。先使下眼睑恢复原位。

5.轻提上眼睑,使结膜内充盈药液。

6.护理员嘱咐老年人轻轻闭上眼,轻轻转动眼球,再用消毒棉签为老年人拭去眼部外溢药膏,作为医疗垃圾放入污物杯中。

7.嘱老人闭目3~5分钟。

8.询问、观察老年人有无不适。

9.护理员协助老人取舒适卧位。

10.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注意事项】

白天宜用滴眼剂,临睡前可用眼药膏涂敷,这样不影响生活且药物附着眼壁时间长,可维持有效浓度。其他注意事项同滴眼药水。

附:涂眼药膏法技术考核评分表(表10-6)。

表10-6 涂眼药膏法技术考核评分表

(三)老年人滴鼻法

【目的】

观察老人情况,通过鼻腔滴药,达到治疗目的。

【准备】

1.护理员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老人准备 了解滴鼻法的目的和方法,取舒适体位。

3.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4.用物准备 滴鼻剂、消毒棉球或棉签、弯盘、记录本、笔。

【操作步骤】

1.核对,解释目的,确认是滴左、右鼻腔还是双鼻腔滴药。

2.滴药前,护理员先协助老年人将鼻涕等分泌物排出,并擦拭干净。

3.护理员协助老年人取平卧位,头尽量向后仰。

4.嘱咐老年人先吸气,然后滴入药液2~3滴。注意滴鼻剂时瓶口不要碰到鼻黏膜。

5.护理员以手轻轻地揉按老人鼻翼两侧,使药液能均匀地渗到鼻黏膜上。

6.询问并观察老年人有无不适。

7.滴药完毕,协助老人取舒适卧位。

8.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注意事项】

1.如果老年人鼻腔内有干痂,应先用温盐水清洗浸泡,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

2.滴药后嘱老年人保持仰卧位1~2分钟,以利于药物吸收。

3.如果药液流入口腔,可叮嘱老年人将其吐出。

附:滴鼻法技术考核评分表(表10-7)。

表10-7 滴鼻法技术考核评分表

续表

(四)老年人滴耳法

【目的】

观察老人情况,协助老人安全、正确地滴耳剂。

【准备】

1.护理员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老人准备 了解滴耳法的目的和方法,取舒适体位。

3.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4.用物准备 滴耳剂、消毒棉球、3%过氧化氢、棉签、弯盘、记录本、笔。

【操作步骤】

1.核对,解释目的,确认是滴左、右耳还是双耳滴药。

2.协助老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将老人头偏向一侧,使患侧耳在上,健侧耳在下。

3.用棉签蘸取3%过氧化氢,将老人耳道内分泌物反复清洗至干净,用干棉签拭干。

4.左手将老人耳郭向后上方轻轻牵拉,使耳道变直;右手持药液瓶,置于老人耳旁。

5.将药液沿老人耳道后壁滴入耳道内2~3滴,轻轻压住耳屏,使得药液充分进入中耳,再用消毒棉球塞入外耳道口,以避免药液流出。

6.询问观察老人有无不适。

7.嘱老人保持原体位1~2分钟后,协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注意事项】

1.为老人滴耳药前应洗净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2.滴耳前应检查药水有无过期、变色、混浊、沉淀。

3.仔细核对瓶签、姓名等,防止差错。

4.滴耳液使用之前需要保证和体温一致。由于滴耳液温度过低时会打破内耳温度平衡,内耳前庭器官受到冷刺激后,就会引起眩晕、恶心,因此,为避免刺激内耳前庭器官,滴耳液温度最好和体温保持一致。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使用滴耳剂时,可事先把药瓶放在手心握一会儿,或者把滴耳液瓶放在40℃左右的温水中温一下,当药液温度与体温接近时,摇匀后即可使用。不能让滴耳液温度过高,一方面,耳道不适应高温液体,温度过高会烫伤耳内黏膜;另一方面,高温下滴耳液药物成分分解,会使药效降低。

附:滴耳法技术考核评分表(表10-8)。

表10-8 滴耳剂法技术考核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