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老年人良肢位的摆放

四、偏瘫老年人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是一种将功能障碍的肢体摆放至功能位或抵抗肌肉痉挛的姿势,它可以帮助偏瘫老人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预防肌肉痉挛。

【目的】

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防止早期偏瘫老人出现肢体痉挛、肌肉萎缩畸形等症状。

【准备】

1.护理员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向老人讲解体位安置的重要性。评估老人损伤部位及需要保持的体位。

2.老人准备 了解训练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愿意配合训练。

3.环境准备 环境整洁,温、湿度适宜。

4.用物准备 翻身枕3~4个。

【操作步骤】

1.老人健侧卧位 健侧在下,患侧在上的卧位。头部垫枕,躯体稍前倾,患侧上肢下垫一软枕,肩关节向前平伸,置于枕上,与躯干呈80°~90°。肘和腕关节自然伸展,手腕呈背伸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图13-13),与健侧上肢呈抱枕状,或健肢呈舒适位亦可。下肢:患侧膝关节微曲,置于长枕上,健侧下肢伸直或微曲,双下肢呈迈步状。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位,置于枕上,避免足部悬垂于床边及内翻于枕头边缘,防止引起足下垂或足内翻(图13-14)。

图13-13 手、腕关节的摆放

图13-14 健侧卧位

2.老人患侧卧位 患侧在下,健侧在上的卧位。头部垫枕,躯干斜侧卧40°~60°,后背垫枕,使躯干呈放松状态。患侧上肢前伸,使肩关节向前,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置于枕上,与躯干呈80°~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将前臂外旋到手掌朝上的动作,医学上称为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下肢:患侧下肢膝关节微屈,髋关节伸直,足背伸90°(足背向上勾),置于枕上(图13-15)。

图13-15 患侧卧位

3.老人仰卧位 患侧肩关节尽量前伸,肩下垫一软枕,肩关节向外伸展,与躯干呈45°。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掌心向上,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上肢平于心脏水平。患侧臀下垫软枕,髋关节稍向内旋,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膝关节稍屈曲,膝下垫软枕,踝关节背曲,保持90°,足尖向上,防止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图13-16)。防止足下垂,床尾置一支架。将被子支撑起来,避免被子重压在足上,或者穿矫形器(图13-17)预防。

图13-16 仰卧位

图13-17 足矫形器

4.老人床上坐位 久卧老人采取坐位前,应先抬高床头30°,待老人适应后,逐步抬高床头,每日增加5°,逐步过渡到坐位与轮椅座位上,以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等。髋关节保持90°屈曲,后背垫枕,使躯干伸展。双侧上肢伸展置于床前小桌上。臀下置坐垫,双侧膝关节屈曲50°~60°,膝下垫枕,患侧足底置硬枕,使踝关节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或足外翻、足内翻(图13-18)。

图13-18 床上坐位

5.老人坐位 双足垂直于膝下,平放于地板上,足尖向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均保持90°。患侧上肢置于身体前,上肢下垫一软枕予以支撑。(图13-19、图13-20)。

图13-19 坐位(正)

图13-20 坐位(侧)

【注意事项】

1.健侧卧位时,手腕呈背伸位,防止手屈曲在枕边缘;足不可悬在枕边缘;两腿之间用枕头隔开。

2.患侧卧位时,躯干不可垂直于床面;保持患侧肩胛骨前伸位,不可直接牵拉患侧上肢,以避免损伤患侧肩关节。避免被尾压迫患足造成足外翻。

3.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定时翻身,观察受压皮肤。

4.安置偏瘫老人体位时绝不可托、拉患肢,尤其是肩关节。

附:偏瘫老人良肢位摆放考核评分标准(表13-1)

表13-1 偏瘫老人良肢位摆放考核评分标准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