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变化

一、心理变化

1.否认期 老人得知自己病重将面临死亡,其心理反应通常是“不,这不会是我,那不是真的”,以此极力否认、拒绝接受事实,他们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希望是误诊。否认是老人应对突然降临的不幸的一种正常心理防御机制,也有可能导致少数人心理突变而采取自杀行为。

2.愤怒期 当对死亡事实无法否认时,病人常表现为生气或激怒,产生“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的心理,往往将愤怒的情绪向家属、朋友、医护人员等亲近的人发泄,产生谩骂或破坏性行为。

3.协议期 老人期盼能延长生命,认为许愿或做善事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提出种种要求,出现“请让我好起来,我一定能好起来的”的心理。这一时期的老人变得和善,对自己抱有希望,对过去的错误行为表示悔恨,希望能得到宽容以及较好的治疗与护理。

4.抑郁期 老人已不得不面对现实,身体状况日益恶化,症状愈加明显,因而产生绝望。如有的老人当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时,他们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出现悲伤、退缩、情绪低落、沉默、哭泣等反应,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有喜爱的人陪伴照顾。

5.接受期 老人已对自己即将面临死亡有所准备,常出现的心理反应是:“好吧,既然是我,我就去面对。”此阶段临终者极度疲劳衰弱,常处于嗜睡状态,感情减退,表现平静。他们已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喜欢独处,睡眠时间增加,情感减退,静等死亡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