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的作用

一、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的作用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呈现出人口基础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半失能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我国长期以来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老年服务需求,机构养老的服务需求随之逐渐增加。但由于我国机构养老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存在着服务质量较差、专业化水平较低、服务功能单一、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制约养老机构的专业化发展,不能适应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因此,社会工作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能在养老机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提供专业化服务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较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卫生护理,但服务内容仍停留在对老年人衣食起居的照顾上,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和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等。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只有满足了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不仅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还能发掘老年人的潜能,提高老年人的独立和自决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机构的服务中,其工作理念和方法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能够以人为本,从人性化的角度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以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

2.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人员层次参差不齐。大多数养老护理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能承担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照料,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且年纪偏大,对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往往力不从心。社会工作者的加入应是我国机构养老护理队伍的有益补充,能够提高养老护理服务队伍的整体层次水平。因此,社会工作者的加入,不仅可以在机构内倡导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理念,提升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服务意识,还可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对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开展员工培训、减压训练、情绪管理等,提升机构现有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水平。

3.有利于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养老机构在硬件设施、生活照顾、医疗服务等客观方面有显著进展。但机构养老服务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老有所养”上,更要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乐”,这对养老机构的管理理念、服务质量、运行机制等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社会工作可运用专业的理念和技巧服务于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及与其相关的人员,建设适合养老机构发展的环境,促进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推动养老服务工作从传统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寻求更有效的养老服务模式,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以促进机构养老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