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典型案例讨论

四、典型案例讨论

案例:王大爷,男,82岁,大专学历。他因患有帕金森综合征、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家人又无法对老人进行全天候的护理,而入住了某老年福利院。王大爷对入住养老机构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老人思维清晰、但性格内向、不善社会交往。

讨论: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对老人进行服务?

1.收集信息。在入住机构时,通过观察老人及与其家人的交流,收集老人的信息;给老人进行A DL的测定,根据综合结果将王大爷定为三级护理。

2.制订计划。社会工作者与院内护理人员一起为王大爷制订日常生活护理计划,包括进食、行动转移、穿脱衣服、洗漱、入浴、如厕、床上翻身、就寝等内容,同时制订了康复治疗计划,包括每日20分钟步行训练、10分钟的关节训练等内容,并每月进行评估。

3.消除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与老人进行语言交流,尽可能地消除老人因入住机构而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使王大爷感到在老年福利院生活的温馨。

4.鼓励老人。在日常生活细节的方面,鼓励老人发挥自我残存功能,协助老人练习站立和行走、洗漱、进食、排便等,以增强老人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

5.减轻压力。鼓励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老年人的各项活动,如聊天、读报、看电视等;协助王大爷与其他老人经常进行沟通,以减轻王大爷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

6.在参与活动之后,与王大爷一起分享感受。社会工作者尽可能以提问的方式,引导王大爷倾诉,并给予积极的正面回应;也可以通过生命回顾的方式,鼓励老人谈谈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帮助王大爷获得成就感,重新评价自我,获取正向的自尊,消除负面情绪,提高生活的愉悦感。

(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