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疑病症的疏导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指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导观念。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即使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及医生出具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疑病症常表现为: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常常感到烦恼、忧虑甚至恐慌,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他人劝得越多,疑病就越重;即便客观的身体检查的结果证实老人没有病变,老人仍然不相信,甚至认为医生有故意欺骗和隐瞒行为。
(一)影响因素
1.性格缺陷 老人本身性格有缺陷的,常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变化,对身体的偶尔不适感觉极为敏感。过多的自我关注、自我检查和自我暗示容易将正常的生理变化误认为是病情变化而四处求医。
2.注意力转移 有些老人退休后离开繁忙而紧张的工作岗位,离开丰富多彩的社会群体,导致精神空虚、情绪抑郁、烦躁焦虑,常不由自主地发生注意力转移,对自己的健康开始倍加关注。他们稍有不适就精神紧张,疑虑重重,怀疑自己患了某一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3.脱离现实 年老体衰是一切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但有的老人不能面对现实,总要求自己的身体状况仍像年轻时一样强壮。对那些生理性衰老、健康状况的“自然滑坡”认识不足,不能接受自己身体出现记忆力减退、听力下降、头昏眼花等。
4.外界刺激 有些老人会去医院探望病人或参加好友追悼会,看到患疾病或离世的人便联想到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以致出现恐惧、紧张、悲观情绪。
(二)心理疏导方法
1.心理调节 对于老年疑病症防治,心理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帮助老人首先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让自己专注于某一项工作或者某一种业余爱好。
2.用药指导 我们要帮助老人遵照医嘱服用如安定、利服宁、阿米香林、多虑平等药物,以解除焦虑与抑郁情绪,同时要疏导老人进行心理调节,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3.克服缺陷 我们要帮助老人努力克服性格中的缺陷,如敏感、多疑、喜欢回忆过去等不良习惯,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要胸怀坦荡,不纠缠小事,多设想今后美好的生活,不要让过去的痛苦和不幸萦绕脑际。
4.家人陪伴 当老人患有疑病症时,家人应该多支持、多陪伴,理解老人,不要认为老人的行为是无理取闹,要耐心地陪伴老人走过这段艰难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