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给药法
(一)概念
常用的雾化吸入给药法包括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及氧气雾化吸入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是指应用超声波声能,使用雾化装置,让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的给药方法;氧气雾化吸入法是指利用高速氧气气流,把药液吹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给药方法。
(二)构造
1.超声雾化吸入器构造(图10-2)。
图10-2 超声雾化吸入器
(1)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输出高频电能。雾化器面板上操纵调节器电源开关、雾化开关、雾量调节方旋钮。
(2)水槽:盛蒸馏水。水槽下方有一晶体换能器,接发生器发出的频电能,将其转化为超声波声能。
(3)雾化罐(杯):盛药液。雾化罐底部的半透明膜为透声膜。声能透过此膜与罐内药液作用,产生雾滴喷出。
(4)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超声波发生器输出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声能震动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作用于雾化罐内的液体,破坏了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惯性,使药液成为微细的雾滴,通过导管随病人吸气而进入呼吸道。
2.氧气雾化吸入器由贮药瓶、吸管、T形接头、输气管、喷嘴等部分组成(图10-3)。
图10-3 氧气雾化吸入器
(三)特点
1.雾量大小可以调节。
2.雾滴小而均匀,直径<5微米。
3.雾气温暖、舒适。
4.治疗效果好(药液随着吸气可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四)常用药物及作用(表10-2)
表10-2 常用药物及作用
(五)协助老年人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法
【目的】
1.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 解痉(气管)、消炎、镇咳,适用于胸部手术或呼吸道感染病人。
2.湿化呼吸道 稀痰、助祛痰,适用于气管切开病人。
3.解除支气管痉挛 使气道通畅,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
4.治疗呼吸道感染 间歇吸入消炎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
【准备】
1.护理员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老人准备 了解超声雾化吸入法的目的和方法,取舒适体位。
3.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4.用物准备 超声雾化吸入器、药物(按医嘱备药)、治疗巾、换药碗、吸管、弯盘、纸巾、冷蒸馏水、水温计、记录本、笔。超声雾化吸入器水槽内加冷蒸馏水250毫升,雾化罐内备好药液30~50毫升,旋紧罐。
【操作步骤】
1.老人颌下铺巾,漱口。
2.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定时15~20分钟。
3.打开雾化开关。
4.遵医嘱将药物稀释至5毫升,注入雾化器的药杯内,按需调节雾量。
5.将口含嘴放入老人口中,或将面罩罩在老人口鼻部,教老人紧闭口唇深吸气,用鼻呼气,以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及肺部。如此反复直至药液用完,约15~20分钟。
6.取下口含嘴或面罩,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7.协助老人漱口,擦干面部,取舒适体位。
8.整理物品,将物品放回原处,放掉水槽内水,对雾化罐、口含嘴和螺纹管洗净消毒。
9.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使用前仪器检查。各部件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雾化器和雾化罐编号要一致。
2.操作和清洗时动作要轻。水槽底部的晶体换能器和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薄而质脆,易破碎。
3.切忌加温水或热水,如水槽内水温超过50℃或水量不足,应先关机,再更换冷蒸馏水。
4.当雾化罐内药液过少,影响正常雾化时,可从盖上小孔加药液,不必关机。
5.若需连续使用雾化器,中间须间隔30分钟。
附:协助老年人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技术考核评分表(表10-3)。
表10-3 超声雾化吸入法技术考核评分表
续表
(六)协助老年人氧气雾化吸入法。
【目的】
1.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水肿。
2.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稀化痰液,镇咳、祛痰。
【准备】
1.护理员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老人准备 了解氧气雾化吸入法的目的和方法,取舒适体位。
3.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4.用物准备 氧气雾化吸入器、药物(按医嘱备药)、治疗巾、换药碗、吸管、弯盘、纸巾、冷蒸馏水、水温计、记录本、笔。氧气雾化吸入器接好氧气管,储药瓶内备好药液5毫升,药量在规定刻度内。
【操作步骤】
1.老人颌下铺巾,漱口。
2.连接氧气装置与雾化器,调整氧气流量至6~8升/分钟。
3.将口含嘴放入老人口中,教老人紧闭口唇深吸气,用鼻呼气,以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及肺部。如此反复直至药液用完,约10~15分钟。
4.取下口含嘴,关闭氧气。
5.协助老人漱口,擦干面部,取舒适体位。
6.整理物品,将物品放回原处,对雾化器、口含嘴和螺纹管洗净消毒。
7.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先检查雾化器,以确保完好、无松动。
2.氧气湿化瓶内不放水,以防液体进入雾化器内使药液稀释。
3.雾化吸入时,应注意安全用氧,严禁接触烟火和易燃品。
4.清理用物,雾化器浸泡于消毒液中1小时后清洗,擦干备用。
附:氧气雾化吸入法技术考核评分表(表10-4)。
表10-4 氧气雾化吸入法技术考核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