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排泄及观察

四、小便排泄及观察

排尿是一个自然过程,通过尿液将人体的终末产物排出体外,同时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正常小便观察

1.尿量与次数 尿量是反应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成人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次尿量200~400毫升,24小时尿量1000~2000毫升,平均在1500毫升左右。

2.颜色 正常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是尿液中的尿胆原和胆色素所致。当尿液浓缩时,可见量少色深。尿液的颜色还受某些食物、药物的影响,如进水量少尿液呈浓茶色,进食大量胡萝卜或服用核黄素、金霉素,尿液呈深黄色。

3.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放置后可出现微量絮状沉淀物,系黏蛋白、核蛋白、盐类及上皮细胞凝结而成。蛋白尿通常不影响尿液的透明度,但振荡时可产生较多且不易消失的泡沫。

4.气味 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尿内的挥发性酸。尿液久置后,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

5.酸碱度 正常人尿液呈弱酸性,一般尿液pH值介于4.5~7.5,平均约为6。饮食的种类可影响尿液的酸碱性,如进食大量蔬菜时,尿液呈碱性,进食大量肉类时,尿液呈酸性。

6.比重 成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比重波动于1.015~1.025,一般尿比重与尿量成反比。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

(二)异常小便观察

1.尿量和次数

(1)多尿 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正常情况下见于妊娠、大量饮水;病理情况下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功能衰竭等。

(2)少尿 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见于发热、休克等血容量不足及心、肾、肝功能衰竭的老人。

(3)无尿或尿闭 无尿或尿闭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或12小时内无尿者。见于严重休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

(4)膀胱刺激征 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症状同时出现称膀胱刺激征。尿频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尿急指突然有强烈尿意,迫不及待地要排尿而不能自控;尿痛指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疼痛。这些都是膀胱及尿道受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的。出现膀胱刺激征时常伴有血尿,常见于膀胱及尿道炎症、结核性膀胱炎等。

2.颜色 病理情况时,尿液的颜色可有以下变化:

(1)血尿: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其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所含红细胞量的多少有关,当尿液中含红细胞量多时呈洗肉水色。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结核及感染。

(2)血红蛋白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形成血红蛋白尿,呈浓红茶色、酱油色。见于溶血、恶性疟疾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胆红素尿:尿呈深黄或黄褐色,振荡后尿液泡沫亦呈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4)乳糜尿:因尿液中含有淋巴液,故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

(5)脓尿:呈白色絮状混浊,因尿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细菌或炎性渗出物,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3.透明度 泌尿系统感染时,尿液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细菌或炎性渗出物,排出的新鲜尿即有白色絮状混浊物,加热或加酸、加碱后不消失。若尿液中含有大量尿盐,新鲜尿液也可出现白色絮状混浊物,但加热或加酸、加碱后即可澄清。

4.酸碱度 严重呕吐老人的尿液呈强碱性,酸中毒老人尿液呈强酸性。

5.气味的改变 新鲜尿液有氨臭味,多提示有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若尿液有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尿液中含有丙酮所致。

6.比重 尿比重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尿比重增高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脱水及周围循环衰竭等;尿比重降低见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若尿比重经常为1.010左右,提示肾功能严重障碍。

(三)小便标本采集技术

【目的】

1.观察病情、明确诊断。

2.为治疗疾病和制订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准备】

1.护理员准备 服装整齐,洗净双手并温暖,必要时戴口罩。

2.老人准备 了解化验尿液的目的及采集注意事项,愿意配合。

3.环境准备 整洁无杂物,温、湿度合适,门窗关闭,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4.用物准备 化验单、清洁干燥并贴好标签的尿杯或尿标本瓶(图6-30)、便盆、手纸等。

图6-30 尿标本瓶

【操作步骤】

1.核对解释 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并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协助取舒适体位,得到老人配合。

2.尿常规标本 留取新鲜晨尿30毫升,以留取中段尿为好;不能自理的,协助在床上排尿至便盆内,再装入容器内;留置导尿的,从导尿管处引流尿液留取标本。

3.标本送检 尿常规标本需连同检查单及时送检。

4.洗手记录 洗净双手,记录标本采集的时间、老人的反应,签名。

【注意事项】

1.尿标本(瓶)盒要求清洁干燥,不能重复使用。

2.尿标本要求取中段尿,避免前后尿液的污染,使化验更准确。

3.尿标本中不能混入粪便等杂物。

4.导尿管取尿标本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致尿路感染。

5.尿标本收集后,立即送检,避免细菌污染。

附:小便标本采集考核评分表(表6-17)

表6-17 小便标本采集考核评分表

续表

(四)尿失禁照料技术

尿失禁是指老年人的膀胱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不由自主地排出或滴出尿液的症状。尿失禁老人通常有自卑和忧郁情绪,不愿意社交和活动等,因此,护理员应做好以下护理。

1.关心老人 不能流露出嫌弃的神态,以免伤害老人自尊心。帮助老人树立重新控制排尿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及康复锻炼。

2.观察尿液 观察小便的颜色、性质、量、气味等,做好记录。

3.鼓励喝水 尿失禁老人往往会有意识地控制喝水,应告诉老人,多喝水能促进膀胱排尿反射的重新建立,改善尿失禁症状,还能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确保身体健康。

4.皮肤清洁 便后用温水擦洗或清洗老人会阴部,减少尿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勤换衣裤和床单,防止皮肤潮湿受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异味。

5.膀胱训练 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刚开始白天每隔1~2小时使用便器一次,夜晚每隔4小时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促进排尿反射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可用手按压膀胱,增加膀胱收缩力,协助排尿。无阻力性和压力性尿失禁老人要多运动,如会阴部肌肉群的收缩功能锻炼,坚持每天几次收缩肌群的运动,可增强尿道肌群的收缩力,改善尿失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