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记录的书写方法
1.个案护理文件书写
(1)收集个案资料:一般资料(入院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等);主观资料:入院原因、健康情况、既往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评估资料:身体评估、心理评估、日常生活情况评估等。
(2)记录收集的信息,根据其找出护理问题并记录。
(3)制定护理计划,内容包括护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并记录措施实施的情况及结果。
(4)出院指导记录:从生活起居、功能锻炼、服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做记录。
2.个案护理历程记录首页(表8-5)。
表8-5 个案护理首页 入院编号:
续表
3.老人饮食护理记录 是老人在入院时,根据其进食情况制定的护理计划,在住院期间,可以根据其需求进行修订(表8-6)。
表8-6 饮食护理记录
4.护理翻身记录 适用于长期卧床老人及瘫痪的老人(表8-7)。
表8-7 护理翻身记录卡 姓名: 床号:
5.交接班护理记录 养老护理员的日常交接班记录。它是由值班护理员针对休养区内老人的状态变化等书写的交班记录。通过聆听或阅读交班报告,接班护理员可了解本区全天工作动态、老人的身心状况,明确继续观察的问题和护理措施。
(1)记录交班内容:①转出的老人:老人出院时间,转出老人注明转往的休养区及时间。②新入的老人:入院或转入时间及方式(步行或轮椅),需要下班重点观察和注意事项及转入时间。③危重的老人:老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病情动态、注意事项等。对危重老人的病情变化要详细记录。④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日常生活护理情况,如口腔护理、皮肤清洁及压疮护理、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等。⑤其他情况:还须递交上述各类老人的心理状态,下班需要重点观察内容及完成的工作情况。夜间交班应注意病人睡眠情况。
(2)护理交接班报告(表8-8)
表8-8 护理交接班报告 护理区域:
6.液体出入量的记录
(1)记录内容:主要包括每日(24小时)液体入量和每日(24小时)液体出量。每日(24小时)液体入量主要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鼻饲液量、食物中的含水量、输液量、固体入量等;每日(24小时)液体出量主要包括尿量、粪便量、引流量、呕吐量和创面渗出量等。
(2)记录的基本要求:①记录应及时、准确。②老人饮水时应使用固定的饮水容器,以便准确测量其容量。③固体食物应记录单位数量或重量,再根据常用食物含水量表(表8-9)及各种水果含水量表(表8-10)核算其含水量。④除大便记录次数,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为了记录的准确性,昏迷、尿失禁或需密切观察尿量的老人,采取接尿、留置尿管或定时测量等方法;对于不易收集的排出量,可依据定量液体浸润棉织物的情况进行估算。
表8-9 常用食物含水量
表8-10 各种水果含水量
(3)记录方法:①用蓝水笔填写眉栏各项,包括老人姓名、性别、年龄、房间号、床号等。②记录数量均以毫升为单位,但免计量单位。③日间(7时~19时)用蓝水笔记录,夜间(19时~次日7时)用红水笔记录。④出入量一般分别于12小时、24小时总结一次,12小时小结用蓝水笔书写,在19时记录的下面一栏上下各画一横线,将12小时小结的液体出入量填入该行相应的格子内。24小时总结用红水笔书写,在次日7时记录的下面一栏上下各画一横线,将24小时总结的液体出入量填入该行相应的格子内(表8-11)。
表8-11 出入液量记录单
7.填写护理记录的注意事项
(1)护理记录应及时准确,内容应根据老人实际情况进行填写,不得随意涂改。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签名处签全名。
(2)新入院老人应连续3天进行交班记录。交接班记录不仅是对老人负责,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负责,也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应认真填写。
(3)所有用过的护理记录一律存档备查,保存环境应干燥通风、防火、防蛀、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