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人格特点
人格是指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身心结构与组织。人格是以人的性格为核心,受生理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以统一整合的自我为核心,决定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生活中如何看待自己,看待自己与周围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达出与之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老年人的人格与增龄无关,在进入老年期的过程中,常见的三种人格维度:开放-封闭、内向-外向、适应-焦虑已基本趋于稳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对待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也会有所变化。
1.整合良好型 大多数老年人属于这一类型。其特点是:有高度的生活满意感,成熟,正视新生活,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根据个体角色活动特点,它又可分为三个亚型:
(1)重组型:退而不休,继续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最成熟的人格形态。
(2)集中型:属于不希望完全退休的人格形态,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参加比较适合的社会活动。
(3)离退型:人格整合良好,会自愿从工作岗位离退下来,对生活感到满意,但表现出活动水平低,满足于逍遥自在。
2.防御型 雄心不减当年,刻意追求目标,对衰老完全否认。它又分为两个亚型:
(1)坚持型:继续努力工作和保持高水平的活动,活到老,干到老,乐在其中。
(2)收缩型:热衷于饮食保养和身体锻炼,以保持自己的躯体外观。
3.被动依赖型
(1)寻求援助型:需要从外界寻求援助以帮助其适应老化过程,成功地从他人处得到心理的支持,维持其生活的满足感。
(2)冷漠型:与他人没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任何事物都不关心,通常对生活无目标,几乎不从事任何社会活动。
4.整合不良型 有明显的心理障碍,需在家庭照料和社会组织帮助下才能生活,是适应老年期生活最差的一种人格模式。
(龚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