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综合征的疏导

一、离退休综合征的疏导

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常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其行为举止明显不同于以往,给人的印象是离退休前后判若两人。

(一)影响因素

1.性格因素 离退休前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作风严谨和固执的人易患离退休综合征,因为过去每天都紧张忙碌,突然变得无所事事会不习惯。平时工作比较清闲、个性比较散漫的人反而不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反应,因为离退休前后的生活节奏变化不大。

2.性别因素 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难适应离退休的各种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退休后,活动范围由“外”转向“内”,这种转换比女性明显,心理平衡因而也较难维持。

3.个人爱好 退休前无特殊爱好的人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因为退休后失去了精神寄托,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抑郁。而那些退休前就有广泛爱好的老人则不同,工作重担卸下后,他们反而可以充分享受闲暇爱好所带来的生活乐趣,有滋有味,不亦乐乎,自然不易出现心理异常。

4.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不良,不善交际,朋友少或者没有朋友的人也容易引发离退休障碍。他们经常感到孤独、苦闷,烦恼无处倾诉,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老人如果人际交往广,善于结交新朋友,心境就会变得比较开阔,心情开朗,消极情绪就不易出现。

(二)心理疏导方法

1.心理疏导 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老人调整心态。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衰老,离开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自己没有用,而是到了享受国家社会保障的年纪,可以不再为了生计而奔波。退休并不意味着人生的结束,而是另一段人生旅途的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消除老人们的悲观心态。

2.发挥余热 离退休老人如果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寄托,生活更加充实,促进身心健康。

3.培养爱好 有的老人在离退休前已有业余爱好,只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离退休后可利用闲暇时间享受乐趣。即使先前没有特殊的爱好,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爱好,如种花养鸟、跳舞、打球、下棋等活动都能增进身心健康。

4.适当用药 老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如果有条件,还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援助,借助专业人士解决这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