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原则与内容
(一)康复护理原则
1.侧重自我护理 与一般基础护理所采取的“替代护理”不同,康复护理是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残疾病人,充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能部分或完全照顾自己,同时鼓励病人家属参与,以适应新的生活,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2.坚持功能训练 保存和恢复机体功能,是整体康复的中心。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预防残疾的发生与发展;后期的功能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残存功能性质、程度、范围,在总体康复治疗计划下,结合护理工作特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对病人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从而促进功能的早日恢复。
3.注重整体康复 康复护理人员应充分地与康复治疗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保持联系,严格执行康复治疗、护理计划,共同实施对病人的康复指导,对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和预防保健护理,更重要的是注重病人的整体康复,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4.重视心理护理 康复病人突然面对因伤病致残所造成的生活、工作和活动能力的障碍和丧失,从而产生悲观、气馁、急躁乃至绝望的情绪,心理状态严重失常;老年人因离开工作岗位,加上老年病的折磨,往往有不良心理状态。如果康复治疗效果不显著,住院时间长,就要求病人和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持不懈长期进行训练。只有当病人正视疾病、摆脱悲观情绪、建立起生活的信心,才能使心理、精神处于良好状态。因此,康复护理人员要有效地安排各种功能训练和治疗,使各种康复措施为病人所接受。
(二)康复护理内容
1.评估残疾情况 内容包括老人失去的和残存的功能、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和功能恢复的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并向其他康复医疗人员提供信息。
2.老人功能训练 学习和掌握综合治疗计划的功能训练技术与方法,有利于评价康复效果,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技术人员对病人进行康复评定和残存功能的强化训练,协调康复治疗计划的安排,并使病房的康复护理工作成为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3.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和训练病人进行床上活动、就餐、洗漱、更衣、整容、入浴、排泄、移动、使用家庭工具,以训练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4.辅助工具使用 康复护士必须熟悉和掌握假肢、矫形器、自助器、步行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不同功能障碍指导病人选用合适的工具并利用工具进行功能训练,指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辅助工具。
5.饮食与护理 根据病人疾病、体质或伤残过程中营养状况的改变情况,判断造成营养缺乏的不同原因、类型,并结合康复功能训练中基本的营养需求,制订适宜的营养护理计划。营养护理计划包括有效营养成分的补充、协助病人进食、指导饮食动作、训练进食和吞咽功能,配合治疗性的实施,使康复病人的营养得到保障。
6.预防并发症 协助和指导长期卧床或瘫痪病人的康复,如适当的体位变化、良好肢位的放置、体位转移技术、呼吸功能、排泄功能、关节活动能力及肌力训练等技术,以预防压疮,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7.心理护理 针对残疾者比一般护理对象心理复杂的特点,康复护理人员要对不同心理状态病人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病人细心观察,关心体贴,耐心解释,精心护理,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疗,尽最大可能使病人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自理,使护理人员真正成为康复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