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照料技术
留置导尿是为老人导尿后,把双腔导尿管保留固定在膀胱内并引流出尿液的一种方法。导尿管和集尿袋按使用说明的日期定时更换、保持通畅,连接口处要严格消毒、避免污染。
【目的】
1.便于记录老人的每小时尿量,有利于密切观察病情。
2.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老人引流尿液,能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准备】
1.护理员准备 服装整齐,双手洗净,戴口罩。
2.老人准备 解释更换的目的,愿意配合。
3.环境准备 整洁无杂物,温、湿度适宜,关闭门窗,必要时使用屏风遮挡。
4.用物准备 在有效期内的尿袋1个、碘附、棉签、卫生纸、手套、止血钳、别针、记录单、笔。
【操作步骤】
1.观察 注意观察尿袋内尿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2.放尿 每次放尿需打开尿袋下面的放尿端口,放尽袋内尿液,然后关闭放尿端口和尿袋引流管上的开关。
3.撤污尿袋 更换新尿袋时,打开新尿袋外包装,连接口朝上,平铺在留置导尿管和尿袋的连接处(连接的下方铺卫生纸,防止连接时,尿液漏湿床单)。护理员戴手套,用止血钳夹住留置尿管上端3~5厘米处,分离留置导尿管和污尿袋,撤除污尿袋。
4.接新尿袋 用蘸有碘附的棉签消毒留置导尿管端口及周围,连接留置尿管和新尿袋。
5.检查 新尿袋的放尿端口是否拧紧,取下新尿袋引流管端口盖子,把引流管端口插入导尿管内,松开止血钳,观察尿液流出是否通畅。若尿流出畅通,则关闭尿袋引流管上开关,每2小时放一次尿,重建膀胱排尿反射功能。
6.固定 用别针把尿袋固定在床旁,低于膀胱15厘米左右处,将污染的棉签、卫生纸及污尿袋、手套丢入医疗垃圾中处理(图6-36)。
图6-36 集尿袋的固定
7.整理 洗净双手,整理老人衣被,开门窗通风,记录尿量、颜色,签名。
【注意事项】
1.保持引流通畅 妥善放置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或堵塞。老人离床活动时,应用胶布将导尿管远端固定在大腿上,以防导尿管脱出。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造成逆行感染。
2.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
(1)保持尿道口清洁:女老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老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日1~2次。
(2)每日更换集尿袋: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及时排空集尿袋,并记录尿量。
(3)每周更换导尿管: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周期。
(4)观察尿液: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进行膀胱冲洗,每周尿常规检查1次。
3.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长期留置导尿者,要拔管前可采用间歇性夹管和引流。夹住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4.气囊导尿管固定时要注意 不能过度牵拉尿管,以防膨胀的气囊卡在尿道内口,压迫膀胱壁或尿道,导致黏膜组织的损伤。
附:留置导尿袋照料考核评分表(表6-20)
表6-20 留置导尿袋照料考核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