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药基本知识

一、给药基本知识

(一)药物的种类

1.口服药剂型 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溶液、酊剂、合剂、(口服)混悬液等。

2.注射药 水溶液、混悬液、油剂、结晶和粉剂等。

3.外用药 软膏、搽剂、酊剂、洗剂、滴剂、栓剂、涂膜剂。

4.其他类 新颖的药剂型有胰岛素泵、植入慢溶片、粘贴敷片等。

(二)老年人常备药的种类

1.心血管系统应急抢救药 如硝酸甘油片、异山梨酯、速效救心丸、卡托普利。

2.呼吸系统药 祛痰药如盐酸氨溴索片、鲜竹沥口服液,对抗气道痉挛药如激素类喷雾剂、氨茶碱,止喘药如沙丁胺醇气雾剂(舒喘灵)、喘乐宁、特布他林气雾剂(喘康速)。

3.消化系统药 腹痛腹泻服小檗碱、诺氟沙星;胃溃疡、胃痛、呕吐、胃酸过多、助消化等服复方氢氧化铝、甲氧氯普胺。

4.抗过敏药 氯苯那敏。

5.镇痛药 罗通定、曲马朵、芬必得等。

(三)给药途径

根据药物性质和用药目的,给药途径有多种。常用的有口服、吸入、注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及穴位等)、直肠给药、局部外敷、局部滴药、舌下含服、体腔直接给药等。口服给药是最安全、经济、方便的给药方式。

(四)用药要求

1.根据医嘱用药 根据医生开的药方进行准确服药,不可盲目给药。

2.“三查”“八对” “三查”:用药操作前、用药操作中、用药操作后查对。“八对”: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有效期。

3.判断药物是否过期 如标明“有效期至2015年10月31日”,即可用到2015年10月31日;标明“失效期2015年10月31日”,即可用到2015年10月30日;标明“生产日期2015年10月31日,有效期3年”,即可用到2018年10月31日。

4.判断用药方法 按用药时间,及时用药:核对后及时给老人用药,以免药物变质。(1)一日三次:如服用抗生素类药的时间可在早7~8点,下午3~4点,晚上10点。(2)饭前或空腹:在没吃饭或吃饭前30分钟服用。一般促进食欲的药物在饭前服用,如胃蛋白酶合剂、甲氧氯普胺、吗丁啉等。(3)饭后:应在吃饭后30分钟服用。帮助消化的药或对胃有刺激的药应饭后服用,如阿司匹林等。(4)食间服用:是指两餐之间,而不是一顿饭的中间,如果忘记服用,也可在下顿饭前服。如果服药时间错过1~2小时,也不要太在意,可将下次服药的时间向后推,不必将熟睡中的老人唤醒服药。(5)舌下含服:如硝酸甘油。

5.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

(2)泌尿系统反应:蛋白尿、血尿、排尿困难、肾功能下降。

(3)神经系统反应: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等。

(4)循环系统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面色苍白、眩晕。

(5)呼吸系统反应:支气管哮喘等。

(6)皮肤反应:皮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水肿。

(7)过敏性休克:若老人服药后出现呼吸道阻塞、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应及时处理:①立即停药,马上报告医生。②协助老年人平卧、头侧向一边。③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给予吸氧。④加强观察和照顾,记录老年人的呼吸、心跳、意识、尿量等,注意保暖。⑤遵医嘱给药或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