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黄河全图凡例
一 地球周七万二千里,分为三百六十度。南北纬每度二百里,东西经惟赤道每度二百里。渐远两极,则渐狭。兹图推测经纬盈缩,悉与天度相符。
一 遵用工部尺布算,每里一百八十丈。图用五分一格为一里,较原形缩为三万六千分之一。
一 列于里格之上者为经度,列于里格两旁者为纬度,皆二分一。列经度依京师中线起,偏中线东者曰东几度几分,偏中线西者曰西几度几分。
一 河边老滩用单线,嫩滩用沙点。遥堤、缕堤、格堤、越堤均用双线。帮堤旁加一线小堰用粗单线、淤河用双虚线。坝从,埽从
,土塘、水塘从
,大溜从
,山从
,州县城各从测量本形。间有未经实测者从
,厅从☒,营从□,哨从×,汛从◉,堡从○,镇集从◎,村庄从·,庙从
,闸从
,省界从
,州县界从
,渡口从△。
一 河流自西而东。溜所向处绘作箭形。溜偏南则矢南,溜偏北则矢北。观偏指之处,即知险工所在。
一 图内支水皆据现有者绘之,其昔有今无之水不复入图。惟故道尚可指名者,亦绘虚线以存形势。
一 支水来源,远近不一。兹图详于正河。凡现有支水,只绘近河数里,未能溯流穷源。
一 绘图有正视、旁视各法。兹图用天空下视法,由上视下则全体皆见。故绘山作图,栾势不作峭侧形。
一 滨河之山,蜿蜒曲折,皆绘全形。所占之区,其距河稍远,仅测一面者,绘作半山形以示未尽。
一 两岸城郭、村庄皆测量得其方位。十数里以外,足迹目力所未及者,任缺无诬。
一 村庄名目,悉本土音俗呼。《春秋》所谓名从主人。
一 地名之字,间有不见字书者,相沿已久未便以他字代之。即厅、堡、戗、霸等字亦皆古书所无,礼在从宜,不嫌质实。
一 金堤自直隶开州境以下,渐次有工。故从河南滑县白道口测绘。其白道口以西,金堤距河更远未及测量,亦不绘入。
一 两岸曾办大工之处,略载年月始末,以识之具。远事则考之傅泽洪《行水金鉴》,黎世序《续行水金鉴》诸书。近事则考之山东、河南两省成案。
一 图内所绘,系据当时实测之数。至测量以后,埽坝或有增益,沙滩或有变迁,尚待他时添注。
一 图每页皆标纵横数目,以同纬度者为横,同经度者为纵。
一 图分为五册。凡横数之一六为第一册,二七为第二册,三八、四九、五十为第三、第四、第五册。欲阅某处,先检总图,视其横几为某册,次检纵数,即得所欲阅处。若阅全图,以第二册承第一册,三册承二册,四册承三册,五册承四册,一册复承五册。挨次搂连便不紊乱。
一 开方计里,鸟道易知。若水道迴环必用规尺宛转量之,乃得真数,别载河道里数于图后。
一 两岸堤身,远近、长短、高低、厚薄关系工程,别作河堤高宽表,并载堤工里数丈尺于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