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25年08月10日
序
《本草》著自神农。汉唐以降,药品日增,经义日晦,编辑成书,代不乏人。濒湖出,搜罗遗品,阐发功能;区分名实,考究异宜;综览大纲,详分细目,集成千七百余种,嘉惠后人。既周且唐,原卷帙繁多,学者望洋,咨嗟兴叹。他如《主治指掌》、《药性歌赋》、《本草从新》、《本草备要》等书,逐末忘本,拘泥鲜通;谬误丛生,奚裨实用。近世俗医,竟视若津梁,奉为矩则。父以训子,师以授弟,以讹传讹。医者病者,举世梦梦,甘受其毒而不知谁过。
夫用药如用兵,不能将兵,焉能制敌;不明药性,率然治病,无惑乎?虚实莫辨,攻补妄施;温凉杂撮,寒热倒置;方不成方,动辄得咎,草菅人命也。余窃悲焉。
癸卯识先生于沪上。先生博雅人也,书藏富有,好古敏求,心期齐世,研理务精;朝夕过从,颇多裨益。一日出《要药分剂》以示余。曰:古今本草,以斯为善,惜乎门类不全,尚多遗憾。我欲搜集群书,补而正之。汝能助我参考否?余生也晚,不及见先大父特庵公亲承医旨,暇检残篇,略知门径,遂自不揣,怡然允诺。先生亦欣欣,有疑必问,三易其稿,越二年而书成。
余读之,见夫精核种物,博采群书,分门别类,有美必搜。实足使学者识名辨性,治病处方,奉为圭臬,不再舛误。先生殆为神农之功臣,濒湖之良友。沈氏有知,当亦心折。先生之读书得间,而自诲剩义之独留乎。将付梓人,爰为之序。
光绪 年 月 山阳 剑农汪铭业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