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阅读《老子》手记

刘鹗阅读《老子》手记

《道德经》序

昔者闻诸夫子曰:“老氏知礼,彭氏知乐。老氏知礼,吸背而为礼也。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礼始于太一,故曰‘抱一’;‘一’始于‘妙’,‘一’始于‘窍’,‘妙窍’莫大乎观一。得其‘常’,‘谓之玄’;‘不知常,妄作,凶。’故曰‘知其雄守其雌’,故曰‘载营魄’。其‘妙窍’也,‘妙窍’之谓阴阳;‘妙’谓之艮,‘窍’谓之兑。‘天得一’,谓之乾;‘地得一’,谓之坤;‘谷得一’,谓之‘中’,谓之‘谷神’。又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氏之谨于礼也,盖如此。”

昔夫子尝谓予曰:“《道德经》之为文也,简而粹。伪者杂之,曷正之?中不敏,未能尽老氏之奥;敢述所闻,以宣其意。子曰:‘老氏得耳诚,谓之道。’夫道,固宰于老氏者也。中惧夫道之或坠也,故于此敢僭言焉。”

敬将晴峰夫子《详注道德经》之义意爰识之,并为之序

光绪丙申天中后三日,门小子铁云刘鹗敬录〔铁云〕

一章

玄,道也,玄又玄于之矣。此两者同出,而于名非两不同也,故曰“玄同”。“妙窍”于之矣。观其用也,言有无环其有,而离则无耶,曰众妙之门窍之用,可以成乎妙也。

四章

“挫其锐”而神乃归,“解其纷”而气始聚。“用或不盈”,盈斯缺矣。曰“和其光”,光不二则和也;曰“同其尘”,尘不杂则同也。曰“若存”,似存非存也。

五章

“数穷”者,不知倚数,即“数穷”也。穷则失中矣。“橐籥”者,数之不穷者。曰“不屈”、“愈出”,其原泉混混之几乎?

六章

“谷神不死”,寂也。不死曰常,神曰明,谷曰通。“玄牝”,寂也。实极而虚,譬曰牝,象曰门。

昔者闻诸夫子也,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二十篇之秘旨也。‘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能见如来’,《金刚经》之秘旨也。‘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之秘旨也。”

八章

水善利物,水之性;盈利后进,故不争。

十章

魄出于兑,炼于离,沈于幽阴,载而起之,会于营。营,魂也。魄栖于卫,魂寓于营,魂魄合故一。“婴儿”,一也。“涤除玄览”,一也。国譬身,民譬四支,治以无为,会于一矣。“天门”,神之所出入也。龙伏于山,雷伏于泽也。地户闭,天门通。“无雌”者,至阳也。“明白四达”,光被四表也。“能无知乎”,知则漏矣。继之者,善生之也;成之者,性畜之也。“不有”,“不恃”,无为而成也。“长而不宰”,存则神,遇则化。

十二章

腹者,德之根;目者,道之华。

十四章

曰“希”,曰“夷”,益“视”、“听”而后知也;曰“微”,益“搏之”而后知也。“不得”、“不见”“不闻”,其庶几乎!

“执古”、“御今”,其道“绳绳”,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知古始”者,谁与?

十五章

“强为之容”,“无象之象”也。“静之徐清”,“徐”而后“清”,“徐”而后“生”也。“保此道者不欲盈”,其在《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斯之谓欤?

十六章

“命”不“复”,奚以至“命”也?君子之事天也,观其复而已。“万物并作”,剥乎“命”也;复之,几见于是矣。曰“常”,须臾之不离也;曰“明”,明德之自明也。强名之曰“道”,是以可久。

二十章

“绝学”者,绝而能学,故曰“绝学”。“唯”,绝之音也;“阿”,继之声也。绝与继在几希之间乎!“善”,生之本也;“恶”,杀之端也。生与杀在进退之间乎!贵求食于母,象“婴儿之未孩”也,故曰“若昏”,故曰“闷闷”。

二十一章

“以此”,《大学》之学也。“惚兮恍”、“恍兮惚”、“窈兮冥”,《中庸》之学也。“信”也者,“精”之至也。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中”,“允执其中”之谓也。

二十二章

“曲”,致曲之旨也;“全”,一也。“全而归”,其归于“诚”也。

二十三章

“信不足”,“多言”败之也。“多言数穷”,“希言自然”。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君子宝之,外此不可以语乎道。

二十八章

“雄”与“雌”,言其体也;“白”与“黑”,言其象也;“辱”与“荣”,言其死生也。《语》曰:“山雌雉,时哉!时哉!”“知其雄,守其雌”,“守雌”之谓“玄”哉!

三十一章

《礼》曰:“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日月,左右之门也。《孟》曰:“取之左右逢其原。”“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右者,佑也。《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诗》曰:“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三十二章

佛之言曰“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礼》曰:“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君子味之,所以知止。“富润屋,德润身。”泽之为利大矣哉!

三十四章

“左之右之,君子宜之;右之左之,君子有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三十五章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过者弗知,不及者亦弗知也。味无味,知其味。

三十八章

礼譬动,吉凶悔吝生乎动,故薄。复礼则处乎其厚矣。复礼者,克而复也。礼譬火,义譬金,火克金而义集。义譬金,仁譬木,金克木而仁安。老氏知礼,益慎乎礼者也,复则无为矣。

四十一章

“上士”譬命,“中士”譬性,“下士”譬身。命之行,天行也,其行也勤;性之德,隐而见,微而显,其若存而若亡也;身之修,艮以止,兑以说也。子曰“不亦说乎”,说之极,故为矣。

四十七章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知弥少哉!

五十章

是纯炁之守也,死之徒何得而入之。

五十二章

“用其光,复归其明”,“知其子,复守其母”。光者,子也;明者,母也,合日月曰明。

兑不塞,门弗闭也;兑不决,兑弗塞也。艮以止之,竞以说之。“塞其兑”,其止而说之义乎!

五十四章

《大学》之治国齐家,亦此意也。《大学》曰“明”,《道德》曰“观”。

七十三章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夫惟不知,是以知之,圣人顺而已矣。惟知天可以当天,惟顺天可以达天。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氏之善言天也,天之高听乎哉!

说明:

刘鹗曾阅读的一册《老子》现存泰州图书馆。此书封面已失。内封左上为“晋·王弼注”四字,中间为“老子”二字,左上为“陆德明释文□”六字。刘鹗书《道德经·序》在内封反面。刘鹗阅读此书的记录,写在各章天头。

《刘鹗集》根据刘鹗原使用的《老子》原书文字整理、标点,名之为《刘鹗阅读〈老子〉手记》。标点参考了高正的《刘鹗手记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