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芬陀利室存稿
予少年多病废学,于诗文涉猎尤浅。中年饥驱,奔走于四方,学益废。匪惟境遇所牵,不好学亦其天性也。今也荏苒四十于兹矣。已及后生不足畏之年。功业、文章庸有望乎!兴之所至,任意咏歌。非惟无术求工,并无求工之想。杂录于下,聊以自娱。
丙申正月既望 适吾偶笔。
述怀
余年初弱冠,束脩事龙川。虽未明道义,洒扫函丈前。
无才学于禄,乃志在圣贤。相从既已久,渐知叩两端。
孔子号时中,知时无中偏。万事譬诸物,吾道为之权。
得权识轻重,处如循自然。因物以付物,谁为任功愆。
此意虽浅近,真知良独难。灵台有微滓,一跌千仞渊。
春郊即目
郊游骤见海棠花,亚字阑边一树斜。蝴蝶忽然飞屋角,羁臣何以在天涯?
千枝翡翠笼朝雾,万朵胭脂艳早霞。寄语春光休烂熳,江南荡子已思家。
可怜春色满皇州,季子当年上国游。青鸟不传丹凤诏,黄金空敝黑裘貂。
垂杨踠地闻嘶马,芳草连天独上楼。寂寞江山何处是,停云流水两悠悠。
狭邪
驱车出门去,去作狭邪游。狭邪何所有,可以消百忧。
锦帐杂花聚,绣幕春云浮。燕姬舒皓腕,赵女扬清讴。
明珰垂两耳,珠翠灿盈头。满堂芳菲菲,一举累百瓯。
履舄既交乱,客去髡独留。即此是兜率,神仙何所求。
春闺别怨
底事春风又别离?为郎憔悴感郎痴。深宵滴血凭谁诉?逐日消魂有梦知。
闻说关山千里远,那堪风雨五更时?鸳鸯一幅回环绣,往往金针却倒持。
小窗兀坐已多时,侍女催妆总未知。揽镜怕看垂泪眼,翻书偏见断肠诗。
天公何事生知觉?人世无聊是别离。纵使他年长聚首,目前先自费支持。
记得
记得当初乍定情,一帘花影坐调筝。但欣银烛垂双穗,那管铜壶到几更。
尽启栏笼招语燕,暂停丝竹听啼莺。相携不羡封侯印,只愿双栖过一生。
都中晤吴季清大令
三年苦思忆,万里偶相逢。我已成黄草,君仍似古松。
涕洟谈国事,飘泊诉游踪。侷蹐看天地,茫茫何所容。
由天津附轮泊之沪
横悬一榻似僧龛,电激雷轰睡不酣。半夜奇温通枕褥,已知海境入江南。
燕北春未至,江南春已归。两头都不着,无语对钭晖。
鄂中四咏
登黄鹤楼
清晨携酒出花堤,试一登临万象低。神女昔留苍玉珮,土人犹唱白铜鞮。
江流直扑巗城下,山势争趋汉水西。此去荆州应不远,倩谁借取一枝栖。
登洪山寺
登山一望乱山多,城市清如掌上螺。一水中流分武汉,满山苍翠长藤萝。
青烟匝地余残垒,碧血沉沙有断戈。莫问古来争战事,眼前盛世且高歌。
登晴川阁
背负龟山俯大江,玲珑四面启轩窗。后湖帆影参差出,隔岸钟声断续撞。
倚槛快当风习习,披襟但听水淙淙。西行更看洪炉冶,独坐篮舆过石矼。
登伯牙台
琴台近在汉江边,独立苍茫意惘然。后世但知传古迹,当时谁解重高贤。
桐焦不废钧天响,人去空留漱石泉。此地知音寻不着,乘风海上访成连。
题赵文恪公光《涉江采芙蓉图》(图绘公及女公子小像同舟)
昆明池水含灵曜,毓后锺贤人末觉。一日云腾北阙蛟,群嗟雾隐南山豹。
戚党争传蜀缬袍,乡人共仰泥金报。明良喜起四十年,诗书未改儒生貌。
丁字沽前海水深,西洋兵革昼阴阴。锦筵夜缚巴夏礼,金甲宵奔僧格林。
一介虬须入贯索,满朝蟒玉委华簪。纵囚俯顺冤民志,留后遥安圣主心。
须臾四海风尘定,天戈到处平枭獍。万国旌旗启壮图,九重谟典开新命。
杨柳风微淑气浓,芙蓉露满锦江红。轻舟独载谢道韫,佳句闲吟左太冲。
当年巴使遭徽索,廷士争言宜大辟。公云英法异朝鲜,即有愆尤非叛逆。
至今玉帛满寰区,始信高贤见自殊。此时若有法孝直,前年应作谏兵书。
八声甘州
叹人生终岁苦尘劳,何以悦吾生?趁朱颜犹在,黄金未尽,风月陶情。长得红偎翠倚,身世听升沉。莫把佳期误,今夜销魂。门外雪深盈尺,正锦衾人暖,宝帐香温。恋昨宵梦好,相抱不容醒。看天际琼飞玉舞,拥貂裘,推枕倚屏。梳妆罢,郎歌白雪,妾和阳春。
除夕
北风吹地裂,萧瑟送残年。仆告无储米,人来索贳钱。
饥乌啼暮雪,孤雁破寒烟。念我尚如此,群生更可怜。
予作诗本不留稿。丙申年购此册,为其无他用,遂信笔书之。一年之间遂得十七八首。自丁酉以来亦未尝无所作,或有稿,或无稿,有皆散失矣。己亥中秋检书,见此册,又检得零稿三四事,杂录于后。
丁酉七月由燕赴晋,风尘竟日,苦不胜言。每夕必以弦歌解之
燕姬赵女颜如玉,莺喉燕舌歌新曲;挟瑟上高堂,娥娥红粉妆。倚窗娇不语,漫道郎辛苦;弦拨两三声,问郎听不听?
客心正自悲寥廓,那堪更听莲花落!同是走天涯,相逢且吃茶。芳年今几许,报道刚三五;作妓在邯郸,于今第七年。
朝来照镜看颜色,青春易去谁怜惜;挟瑟走沿门,何如托钵人。行云无定处,夜夜蒙霜露;难得有情郎,鸡鸣又束装。
狐悲兔死伤同类,荒村共掩伤心泪;红袖对青衫,飘零总一般。有家归不得,岁岁常为客;被褐走江湖,谁人问价沽?
右调《菩萨蛮》,皆纪实也。男子以才媚人,妇人以色媚人,其理则一。含诟忍耻,以求生活,良可悲已!况媚人而贾用不售,不更可悲乎?白香山云:“同是天涯沦落人。”汤临川云:“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我亦云然。
登太原西城
山势西来太崒崷,汾河南下日悠悠。摩天黄鹄毛难满,遍地哀鸿泪不收!
眼底关河秦社稷,胸中文字鲁春秋。尼山渺矣龙川去,独立苍茫岁月遒!
太原返京道中宿明月店
南天门外白云低,揽辔东行踏紫霓。一路弦歌归日下,百年经济起关西。
燕姬赵女双蝉髩,明月清风四马蹄。不向杞天空堕泪,男儿意气古今齐。
题叶鹤卿蝴蝶帐沿
暮春三月花含烟,游丝袅娜清明天。香车宝马烂无数,彩云忽堕芳尊前。
绣衣缥缈瑶池女,翠袖玄裙对飞舞。玉管金簧曲未终,天风谡谡吹红雨。
滕王榻上春风多,谢女机中彩色和。欲把深情托贞石,非烟非雾度银河。
杨柳青青胜裙褶,桃花片片舒娇靥。芳草王孙归不归?天涯处处飞蝴蝶。
此戊戌暮春作也。后此惧有文字之祸,偶有所作,随即弃去,不留稿矣!
忆丙子岁二十六韵
岁纪丁红鼠,冲寒返故乡。征途逾晋宋,驿路指淮扬。
瀹茗烹韩水,录碑绕蜀岗。初聆弦索语,乍餍绮罗香。
菱姐饶憨态,青儿爱淡妆。琵琶真荡魄,钗钏烂生光。
酒骋连珠饮,钩深隔座藏。片帆催桂楫,五月到金阊。
倪苑攀奇石,吴园数曲粱。秋风扬子渡,微雨大功坊。
甲第销残暑,丁帘纳晚凉。人人怜水榭,日日醉河房。
剖玉冤难述,排云恨不忘。重来人杳杳,一别海茫茫。
水驿方维缆,江都再举觞。草低难蓄露,花好不禁霜。
故剑如云散,新琴对月张。锦屏笼翡翠,绣幕隐鸳鸯。
战报刘蕡北,游增杜牧狂。江湖愁日下,风雨返山阳。
更扫陶潜径,爰修子贡墙。南河寻故址,西坝访新庄。
忽见双珠出,聊探一脔尝。优昙光易远,橄榄味弥长。
旧事无珠记,新愁用斗量。烟花今满眼,无复少年场。
遣兴
终日摩挲上古铜,有时闲坐味无穷。窗前树影偷遮月,屋里花香不藉风。
读画夜深鱼钥冷,校碑宵永蜡灯红。它年若享期颐寿,应有人呼老蛀虫。
炼银作镜象菱花,菅邑铜钟说卫家。稷下齐周镛新出土①,咸阳汉瓦旧翻沙。
九圜遍列刀泉币,十布初收次壮差。寄语丁沽方药雨,莫将宋铁漫相夸。
①原手稿如此。
壬寅四月,与龙川诸学长聚于沪上之愚园。锡朋先生议作《愚园雅集图》。各举所愿,余任补竹之役,并纪以诗:
成连一去海天空,二十年来任转蓬。天上星辰联旧雨,人间桃李感春风。
分诗构画情何极,把酒论文思不穷。牧马归群今已验,伫看霖雨起苍龙。
天花如雨点瑶琴,千里相思寄竹林。短节半能谐凤律,高枝皆已作龙吟。
愿依坠露听清响,更采闲云补绿阴。我有俗尘湔不得,此君教我总虚心。
自嘲
辛丑正月
铁公好古如好色,鉴赏宽宏笑深刻。骨董鬼子雁行来,抱负牛腰横座侧。
清晨舒卷至日昃,拣选精英论价值。低昂有时未即就,寤寐碌镞思必得。
商彝周鼎秦汉碑,唐宋元明名翰墨。家藏精刊殿板书,横床插架势屴崱。
昼日搜罗夜拂拭,精神疲敝囊橐啬。债主纷纭渐相逼,呜呼!
心虽未餍力已穷,此时先生得少息。
论泉绝句
刀布肩来满一筐,苔花侵蚀古文章。湔涂自挹冰池水,铜臭销完剩土香。
一握齐刀九府圜,安阳节墨字厘然。籀文简率方尖布,都是东周列国泉。
虞夏锾金品最尊,愈加穿凿愈沉昏。若知奇正回文字,妙解何劳引证繁。
商字分明合了然,商城布字得其全。只因误释京垂字,几削成汤四百年。
说明:
《芬陀利室存稿》是刘鹗手书诗词稿本。
1896年刘鹗购得水印笺册两本(高29.5厘米,宽17.5厘米)。将自己的旧作诗词誊录于上,名之“芬陀利室存稿”。
刘鹗的这些诗作断断续续地披露,主要发现和流传情况如下:
一、《芬陀利室存稿》原由刘蕙孙先生珍藏。1959年刘蕙孙、刘厚泽先生应上海作家协会之约编辑《老残游记资料》,刘蕙孙先生将此诗词手稿带往上海交给刘厚泽先生。作跋于后:
右先王父铁云公手写诗稿也。先君子贞观先生言:公为诗,都信手拈来,素不留稿。清光绪丙申岁由济南来京师,以得此笺谱,乃追录旧作十余首。居京师日续有所写,遂为是帙。家难,以存先君子手,得完。厚滋乃得据以补辑公之他作,为《铁云诗存》者。藏笥中二十年来,未敢于笺后着只字。不惟不敢污公手泽,即此谱刻绘之精,亦不忍漫为涂鸦。按是谱共两册。上册翎毛树石,所题“普庐”写,而下系“偁印”二字小印;下册工笔花卉则同光间沪渎张子祥和庵绘。查凌汉帖青题蔚然钜帙,而鲁迅、西蒂两先生辑《中国笺谱》所未收者。兹上海作协与中华书局商景王父手稿,因敬记斯帙之始末。倘并且此笺谱而存之,补两先生所未及,则尤佳矣。
1961年2月3日 丹徒刘蕙孙厚滋敬志
二、刘蕙孙标注,齐鲁书社1980年12月第1版,1980年12月第1次印刷《铁云诗存·卷一·芬陀利室存稿》后有刘蕙孙按语,全文如下:
孙厚滋谨按:
以上共28首。其中27首皆先祖手自写定。起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迄二十八年壬寅(1902)。壬寅后数首,虽未系年,按其事,当在庚辛壬癸之间,居京师日。诗写于文美斋笺谱上。公自云:“偶得此册,无以为用。”故用写诗。时公方丁曾祖妣朱太夫人艰起服,东抚福润以奇才保送总理衙门考试也。
按此稿为白宣纸朱印笺谱二册。外有锦套。1962年因当时上海中华书局洽商影印,带去上海我四弟刘厚泽处。十年内乱中,厚泽家直行及外文书籍均被抄走。此稿及《老残游记外篇》手稿裱本一册,均在其中。厚泽亦于1970年遭林彪、“四人帮”路线迫害致疾逝世。但闻上海所抄各家书物约六百万册,均存上海市图书馆无力清理。则此两册或尚在人间。因记其情况于此,希望有日清理时,稍注意及之。
刘蕙孙标注,齐鲁书社1980年12月第1版,1982年12月第2版、1983年1月印刷本《铁云诗存·卷一·芬陀利室存稿》后有刘蕙孙按语,全文与第一版相同,增添以下一段文字:
又《老残游记外篇》手稿觅到交回,皆出主办清理诸同志之力,而上海博物馆馆长沈之瑜同志、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同志敦促之劳为多,均附此致谢。并希诗稿亦能相继寻得也。
三、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此手稿从刘厚泽家中被抄没。时苏州顾起潜廷龙先生负责整理抄家文物,凡发现刘鹗资料皆单独保存,《芬陀利室存稿》得以存世。1984年为落实政策发还抄家物资,刘德隆取回珍藏。
1961年刘厚泽接到《芬陀利室存稿》后对笺谱稿本进行了探讨,请人鉴定。现存《芬陀利室存稿》仅一册,稿本中附有对笺谱的鉴定一纸:
此笺上册画者为朱偁,秀水人,号梦庐。并非普庐。下册画者和庵张兆祥,并非张子祥,名熊,亦秀水人。并无和庵别号,亦非名兆祥。跋语恐均误。
四、刘德威先生将刘成忠、刘鹗、刘大绅、刘蕙孙等四代人的诗词辑为一册,名《余沤集——刘成忠、刘鹗及其后人诗存》。此书2001年1月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印行。其目录为:
前言 刘德威
一、因斋诗存 刘成忠
二、铁云诗存器 刘鹗(铁云)刘蕙孙标注
三、春晖轩心痕残稿 刘大绅(季英)
四、鸿桷楼诗词 刘蕙孙(厚滋)
五、刘厚泽遗稿 刘厚泽
刘厚祜遗稿 刘厚祜
刘厚禄遗稿 刘厚禄
程家芬诗稿 程家芬
六、兴之所至 任意咏歌——《铁云诗存》简介 刘德棻
略谈刘鹗的诗词 陈祥耀
《因斋诗存》对刘鹗的影响 朱禧
油印本《余沤集》引言 刘蕙孙
一门狂狷尽吟才——介绍老残游记家人的诗稿《余沤集》 王惠庄
《余沤集》共收诗词450题,约1200首,跨度154年。《余沤集》记录了近代的历史,反映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特点和一个家庭的亲情。刘德隆《白云本无心 随风自卷舒——〈余沤集〉解读》(原文刊2001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对此书进行了分析。
刘蕙孙先生手抄《铁云诗存》,1976年刘德威先生油印《铁云诗存》,1980年齐鲁书社出版、刘蕙孙标注《铁云诗存》,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刘德隆、朱禧、刘德平编辑的《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和2001年刘德威编《余沤集——刘成忠、刘鹗及其后人诗存》均辑录《芬陀利室存稿》,但或重新编序,或有删减,均非原貌。
齐鲁书社出版刘蕙孙标注《铁云诗存·芬陀利室存稿》中录有《题愚园雅集图抚本后并序》为《芬陀利室存稿》原手稿所无。将其编入本辑三“抱残守缺斋遗诗辑存与补遗”。
《芬陀利室诗存》是刘鹗诗词的一个部分。关于刘鹗诗词刊布情况,刘德隆有《刘铁云诗词刊布略说》(原文刊1994年12月1日日本《清末小说》第17期)
《刘鹗集》收《芬陀利室存稿》根据原手稿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