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游草
正月十四夜到长崎,十五日夜眺
山势双排照眼青,两丛灯火灿繁星。东风一夜真奇幻,吹立南朝许道宁。
十五日游茂木,距长崎十三里有奇也
最高岭上野人家,花面丫头会卖茶。隔海有山青似黛,穿林开辟曲如蛇。
松杉影里丛丛竹,波浪声中簇簇花。此水此风忘不得,七弦琴上觅期牙。
十六日过四国九州
海程千里岛联绵,茂树无垠望落烟。孤屿中川居不得,亦无隙地尽山田。
十七日到神户,游布引观泷
南宋丹青写照真,仙山松柏四时春。可知布引飞泷下,有个支那采药人。
十八日到奈良,游春日神社看驯鹿
清和人物本同洲,唇齿相依大业遒。求友不妨行万里,劳君为我再呦呦。
十八日宿大阪惠比寿桥丸万馆
月光如水水如波,桥上佳人走似梭。鬓影衣香都不见,无端触起艳情多。
十九日游西京清水寺
清水寺前云万顷,高峰瞻仰劳腰颈。茂树蒙茸似重裘,回头却念家山冷。
二十日游岚山
松毛泉水嫩芽茶,小憩山坳碧玉家。毳绿锦屏参淡赭,野人指点说樱花。
二十四日□号
绝代佳人许定情,名山胜迹半游经。平生乐事知多少,第一风流哑旅行。
学堂政界余无与,更不工商苦调查。借问此行何所事?半游名胜半看花。
吉原纪游
泥金镂凤大屏风,绣帔佳人一字红。八尺铁栅当面立,嘉名应锡野鸡笼。
维新服色紫裙长,粉板高悬大改良。一度春风钱四十,恼人偏作学生装。
上等佳人不见人,平悬小像借传神。许多引手平茶屋,专待渔人去问津。
新桥地游
征歌选舞酒亭中,真个销魂别有宫。参透禅宗欢喜法,春宵二十五圆通。
红叶馆
红叶馆中最高舞,散雪回风应节鼓。漫天枫叶落樽前,仿佛天花随红雨。
制度虽精理未全,过于严峻失天然。风流不得真销受,怨女啼红二十年。
八月十五日京城楼望雨
心泉汩汩绕阶流,雨脚斜飞飞满楼。怅望云山寄遐想,故乡今日是中秋。
布衾寒澈梦难成,旅馆危灯半灭明。三四五更人语寂,听风听雨听松声。
星冈茶寮
荆布女儿玉作肌,星冈风景最清奇。酣歌艳舞不得到,只有高人来说诗。
八月十六夜相模丸玄海望月
天上无纤云,地下无纤尘。海水黑于墨,月色白于银。
波涛争上下,船行急于马。成连来不来?我亦移情者。
马关春帆楼观潮
潮随天时来,不受地约束。溅波飞上楼,余沫洒山麓。
吼挟蛟龙声,翛翛满林木。帆樯竞西驰,万羽蜉蝣白。
无题
些子嫣红褪海棠,东风不任一宵狂。朝来笑向菱花说,今日应梳堕马妆。
清香细细影悠悠,烦恼无缘到枕头。半醉半醒云雾里,此乡无地不温柔。
日光中禅寺道中
绝壁悬岩不可攀,翠屏掩抑几重关。马蹄激涧飞湍上,人影朱黄紫碧间。
缨络垂天松穗穗,回纹盘岭路湾湾。天公缔造非容易,合是东都第一山。
华严泷
飞泉直下一千尺,旋入深渊不可测。涌出喷湍白似银,洄澜旋转玻璃碧。
源高势急不见水,朵朵白云堕空紫。危矶伫望心骨惊,硙硙雷声震人耳。
白龙泷
早岁胎簪见盛容,今年此地又重逢(淮源胎簪山白龙潭有泷)。可知刘累云孙在,世职还应袭豢龙。
蜿蜓直下几何里,曲折盘旋至于此。我穿云气踏天根,直自龙头迄龙尾。
汤泷
枫叶满碧山,片片赤如火。银河几时颓?遥从半天堕。
却如侠美人,权奇复婀娜。吐气成虹霓,花压云鬟亸。
溅沫洒须眉,溪边石上坐。佳兴谁最多,一个支那我。
春日神社别院,七木寄生一本,枝条并茂无枯菀之殊,对之有感
七木非同类,相依一体成。高枝能挹露,低叶藉敷荣。
异种通呼吸,殊源共死生。吾将师事汝,日月鉴精诚。
昨夜
脸霞红到鬓云边,静敛双蛾未是眠。低唤檀郎休息罢,一丝丝气软于棉。
酬丹波雪子
玉手琼卮制未茶,去年晴雪扫梅花。诵郎佳句酬佳茗,纪取西溪第五家。
来岁郎来再品茶,山前山后尽樱花。瑶函先日云中下,迎到今村阿姐家。
仁川待渡诗
蓬莱西望隔苍烟,独立山楼意惘然。海气蒸成云五色,乱山无数总浮天。
鲜花含露满妆台,玉女窗扉四扇开。天际一丝青似发,美人遥指海潮来。
罟师集网暮潮新,倚槛临风看逼真。正值斜阳山口挂,得鱼都是粉红鳞。
角声惊梦三更醒,海气嘘人六月寒。正是寂寥无遣处,多晴明月上栏杆。
三更以后静无声,风息天高夜气清。灯塔旋光时隐现,两三萤火海中明。
平壤道中□占
千里清江水,迢迢赴客亭。国殇何处是?社鬼久无灵。
风雨闻人哭,山川带血腥。孤臣无涕泪,惨对一灯青。
塔之泽往箱根道中
峻坂陟天阶,时时走绝崖。白云迷望眼,红叶衬芒鞋。
竹箭低如醉,松针净似揩。泉声长在耳,俗虑总忘怀。
险境神难妥,新诗韵不谐。茫茫何所见,天地两无涯。
说明:
《东游草》系刘蕙孙先生多年搜寻整理而成,详见“东游草·厚滋谨按”。
厚滋谨按:
以上共39首,皆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公元1906年,先祖赴日本纪游之作。原抄一日本美浓纸杂记本上,前后均涂乙漫漶,而中有诗若干首;署“东游草”,而无作者名氏。请之先君子季英(大绅)先生。云:是大父之东之作。
审笔迹,则叔父涵九(大经)先生所写。殆自戚䣊故旧家传抄所得,漫记册中耳。其后,阜阳张丈令贻德广抄寄诗若干首。有关日游纪行者,悉入此册,都为一卷。次第均按原抄之旧。查先祖是年曾于春秋两渡东海。“正月十四夜到长崎”,“十五日夜眺”至“红叶馆”等15首,应是春游所作。“八月十五日京城楼望雨”以后,或均秋日纪行,未可知也。
《东游草》系刘鹗原作。后有刘大经抄本,刘蕙孙增以张德广所见,辑入《铁云诗存》。
1976年刘德威根据刘蕙孙手写本《铁云诗存》油印约数十册。前有刘蕙孙“跋”,叙述成书经过。1980年刘蕙孙先生标注《铁云诗存》曾删去其中3首。
《刘鹗集》据刘德威油印《铁云诗存卷二·东游草》为底本,校以刘蕙孙标注《铁云诗存》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