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黄河图后叙

三省黄河图后叙

海防、江防、河防皆不可无图。图而不准,适足以误事。近数十年来,泰西各国舆图之学日益精求,而中国海道图、长江图亦皆慕用西法,测绘精密。独河道无总图,亦无善本。盖豫省人才,于天文测量之学尚多隔阂,风气未开,因陋就简。以河图责之吏胥,摹绘草率,悉依旧本。南北七厅所辖之区,仅存大略,上下游则无从问津矣。光绪戊子冬十二月,郑工合龙以后,设局开办善后事宜。臣所专嫥壹讲求者,以添筑石坝,测绘河图为最要。奏调福建船政局、上海机器局、天津制造局、广东舆图局精于测算、工于绘书之委员学生二十余人,并委道员易顺鼎总理河道图说事务。自黄河入豫境之阌乡县起至山东利津县之海口止,分作四段,图成则合而为一。每方一里,总计河道二千四十二里,为图一百五十七纸。河身之宽窄,以沙滩堤岸为限;南北两岸之高下,以堤外民地为率;河溜之缓急,以溜箭之多寡为别。东西南北之方向,道里之远近皆以天文星度为准。虽河水之忽长忽落,沙滩之忽有忽无,日变迁而不可知,原非一图所能定。而顶冲坐湾,分溜合流,何处工险,何处工缓,大致不出此图。但使河工人员留心讲习,以后逐年伏秋大汛,变易情形,随时添注图内,以无定之说补有定之图,是在后之人辅其不逮、精益求精,则以是图为发轫之端可也。经始于光绪十五年五月,阅十月而图成。以正本进呈御览,并以副本交上海鸿文书局加工石印,藉广流传。工既竣,谨识数语以纪颠末。头品顶戴兵部尚书衔前河东河道总督臣吴大徵谨叙。

说明:

《三省黄河全图》是刘鹗治理考察黄河的第一部著作。

《三省黄河全图》原绘图本有二:一进呈御览,一交上海鸿文书局石印。

上海鸿文书局根据原绘本石印《三省黄河全图》应不少于两次:

一、光绪庚寅年季秋月上海鸿文书局石印。

二、光绪十六年孟冬上海鸿文书局石印(见日本学者樽本照雄的长篇论文《刘铁云〈老残游记〉与黄河(3)》(载日本《清末小说》第22期·1999年12月1日出版)。

《三省黄河全图》的内容

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三省黄河全图》共五册,目录如下:

第一册:1.文字:①恭录进呈三省黄河全图奏稿,②恭录办理三省黄河河道图说职名。

2.河图

第二册:河图

第三册:河图

第四册:河图

第五册:1.河图

2.文字:

①三省黄河河道一

自陕西潼关厅金斗关至山东利津县海口止,计二段。

②三省黄河河道二

③三省黄河北岸堤工表

河南省北岸

直隶省、山东省北岸

④三省黄河南岸堤工表

河南省南岸

直隶省、山东省南岸

⑤三省黄河全图北岸堤工高宽表

⑥三省黄河全图南岸堤工高宽表

⑦三省黄河全图北岸金堤表

北岸遥堤表

南岸遥堤表

⑨述意十二条

⑩三省黄河图后叙

《三省黄河全图》的组织、测量、绘制和印刷时间:

光绪十五年三月(1889年4月)组织人员。

光绪十五年五月(1889年6月)开始测量、绘制。

光绪十五年九月(1889年10月)刘鹗在济南查找资料。

光绪十六年三月(1890年4月)全图竣工,进呈御览。

光绪十六年季秋(约1890年9—10月)鸿文书局石印。

关于《三省黄河全图》的作者:

《三省黄河全图》一书,无作者署名。

本书将《三省黄河全图》定为刘鹗所作根据如下:

一、尚书衔山东巡抚福片(见《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再候选同知刘鹗,江苏丹徒县人。光绪十六年经前抚臣张曜咨调来东,委办河务。该员向习算学、河工,兼谙机器、船械、水学、力学、电学、测量等事。著有《勾股天元草》、《弧角三术》、《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等书。前河臣吴大徵、前河南抚臣倪文蔚于郑工合龙后,测量直、东、豫三省黄河,绘画全图;进呈御览,即委该员办理。

二、刘鹗著《历代黄河变迁图考》第十卷“见今河道图考第十”与《三省黄河全图·三省黄河河道一》、《三省黄河全图·三省黄河河道二》内容完全相同。

《三省黄河全图·恭录办理三省黄河河道图说职名》记录有参加工作的人名:监修4人,总理4人,提调3人,分校6人,测量兼绘图19人,缮写4人,总计40人。至今未见对刘鹗的上一做法提出异议的文字。

三、《三省黄河全图·凡例》、《三省黄河全图·述意十二条》中涉及测绘过程、算学应用等与刘鹗的实践情况完全吻合。

四、刘鹗著有《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治河五说》、《弧角三术》、《勾股天元草》等书,都围绕对三省黄河的测绘、河图的绘制而成。

关于《三省黄河全图》作者署名有以下二说,录以备考:

一、《清史稿》志一百二十一(地理类山川河渠之属)

《黄河全图》五卷 吴大澂 倪文蔚同撰

二、《中华山水志丛书·水志》第二十一册

《三省黄河全图》 (清)易顺鼎等纂

《三省黄河全图》五册,分为文字和河图两大部分。《刘鹗集》收录全部文字部分。并按原书次序,将倪文蔚《恭录进呈三省黄河全图奏稿》、吴大澂《三省黄河图后叙》和《恭录办理三省黄河河道图说职名》一并录入。

《刘鹗集》根据上海鸿文书局庚寅季秋月石印本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