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挖掘设备的历史叙述
黄河的特殊性质是黄土的大量沉积。沉积物会阻碍河道,并使河道越来越高,直至泛滥。这是治理黄河的中心问题,自古就被人民所重视。既然这问题是公认的,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工具设备也是十分必须的。下面介绍这些工具。
1.铁龙爪(宋朝的挖泥耙,元朝的五齿耙、杏叶铲)
这种最初的工具铁龙发明运用于宋朝。发明者名叫李公义(Li Kung Yi),是11世纪20年代的人物。他用数斤铁铸成耙的形状,然后拴在固定于船上的绳子上扔到河底,船前进后退时就会清除积土,让河水冲走。
挖泥耙也是他(李公义)发明的,黄丕(Huang Pi)做了改进。它是一个铁耙,每个齿有两尺长,有八尺长的柄。这些耙固定在船上,用人力借助滑轮操纵向前或向后。
除了这两种器械外,挖掘淤泥的另一方面是将特制的船排成一行,成一方形,成千的民工使用长柄耙挖掘淤泥。这些器械和不同的流程是历史上可发现的最先进的技术了。以后的朝代与这一时就有所不同了。
在元朝,使用了方船和两种新工具。
五齿耙,类似农业用的钉耙,用铁制成。由站在船上的民工操持,掘起淤泥让河水冲走。
杏叶铲,是铁制勺子样的工具,用以挖起河底的淤泥。没人知道杏叶铲是谁发明的,可能是根据宋朝的初级工具改进的。
很清楚,因为使用的人力和黄河的自然特性相比是太小了,所以这些工具是不足以制服黄河的。显然,元朝是倒退的,因为宋朝使用的滑轮和技术手段到后来都没有了。
2.搅河龙,明朝的铁帚和清朝先进的挖泥船。
搅河龙是明朝万历年间御史官陈彭年(Chen Pan Yen)所制,后来由另一名叫程双(Chu Shan)的做了改进。这种机械是由几只和宋朝铁龙耙类似的部件构成。铁帚就像一把扫帚。这些工具安装在船的尾部。当船向任何方向移动时,它均能搅起泥浆让水流冲走。
在清朝的初期,仍用这些工具在黄河挖泥。可是后期,一种相当先进的器械诞生了,即苏凤文(Su Fong Wen)所发明的挖泥船。为了发明这从河底挖泥的机器,他花了五年(1870—1875)的时间。这机器叫罗西车(Lo Chi Che)。它是用铁、木很灵巧完善地制成,我们可以将其看做现代挖泥船的初级阶段。
除晚清发明的极先进的机器外,这一时期的机械是继承了前几个朝代的。至于那些不但在河工中使用,在其他行业中共用的工具如铲、锄、梯等等,这儿就不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