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续说二
然则当今之世,欲合禹、周二圣人之精义以治此河,计将安出?曰:其要有四,请陈其异。
一、宜修民埝以束水攻沙也。今之民埝,即古之缕堤,所以束水者也。溯自咸丰五年,黄河初至山东,大清河身仅三十余丈而已。而历十余年,无漫溢之患者,河狭束水故也。至同治初年,人始争言展宽河面矣。于是十年遂有候家林之工,十二年遂有贾庄之工,至光绪八年桃园工后,言展宽河面者,乃百口一声。而河患亦骎骎日甚。十年遂漫河套圈及李家岸,十一年遂漫陈家林及传薪庄,十二年遂漫王家圈及姚家口。十四年乃尽废济阳以下南岸民埝而退守大堤。河面遂展宽至一千余丈,可谓极矣!窃考潘印川之时,河面不过宽三百丈(见《经世文编》),靳文襄时中游河面不过宽二百八十丈,下游河面不过宽一百二十丈(见《治河方略》),成宪俱可考也。今河面或数倍或十倍于古人,而人犹有以展宽河面为言者,不亦过乎。是以十五年遂一漫于韩家垣,再漫于大寨,三漫于纸坊,四漫于张村。十六年请款至二百八十万加高培厚,水之高者仍与堤顶平,终不免高家套之溢。则河宽之害,不亦昭昭可见乎?今年虽幸安澜,实由山陕久旸,来源不旺,未足恃也。设明年异常汛至,何以御之?故为今之计,不如早为之备,而修民埝以攻沙,乃其一也。先就南岸之民埝,残者修之,断者补之。不必过于高厚,但取大汛水,至不致外溢,则河自日深,再辅以斜堤,助以滚坝,虽有盛涨亦不足为虑。此即《周礼》“水潄之”之法也。
一、宜筑斜堤以澄淤填堤也。斜堤之制,略仿格堤,而其势斜,其功钜。斜堤之用大端有二:其水自上游来者,斜堤以旁面受水,撇溜归河。其自下游来者,斜堤以逼水成洄,挂淤厚埝。若于大堤民埝之间,察河势坐湾之处,缀以斜堤、辅以滚坝。两堤之间,日垫日高,日淤日固。此即《周礼》“滛之”之法也。顾斜堤之效,已有可考者焉。去年下游总办候补道李禀请于蒲利之间修筑斜堤,宫保张委鹗承办其事。利津修斜堤一道,蒲台修斜堤一道。后虽因经费不足,高厚未能如式。然二百余村庄年年浸于水中,而年年振济者,今已麦秋二季,一律丰收矣。约涸复膏腴之地,可二千余顷。河身自利津以下,至海口数十里间,年年淤垫者,今则反加刷深矣。海口去年不能进之船,今年能进矣。利津县城著名极险之区,年年抢护旧用大埽四十余段者,今多淤成滩地矣。一隅用之,其效如此,推之全河,其利可胜言哉!
一、宜建滚坝以播河泄涨也。黄河闸坝,人人多怯言之。其实皆因噎废食也。苟得地势,土泥可固;苟失地势,金石不坚。王景治河千年无患,实得力于善用闸坝。其《本传》云:十里立一水门,非闸坝而何?其云:令更相洄注,非使水可出可入而何?其云:无复溃漏之患,非挂淤而何?今拟即师其意,于斜堤接民埝之处,迤上建一滚坝。或土或石,与滩脊相平。逮汛水涨发,汹涌来时,甫过滩脊,即被滚坝骤掣其水,势力顿衰。又被斜堤步步迴逼,不能驰骋。数武之外,已成漫溜。及至渐浸大堤,土得水渍,反藉为固,涨满民埝,力同后戗,此所谓以水敌水者也。及至夹河水满,正河水消,汛后泥浑,最易淤垫。而其时夹河屯水,业已澄清。正河水低,清水就下。雨清来归,刷淤甚速。此所谓以水攻水者也。王景之妙用如斯,禹、周之精义,亦如斯也。或曰:夹河之间,村庄甚多,水由滚坝分入,村庄不受水乎?曰:正所以救村庄也。现在济阳以下,南岸民埝,尽被水冲。所有村庄,皆当大溜,终年浸于水中。今既修民埝,初一二年,每年不过略有十余日之水。三年之后,夹河淤高,水即不能上岸矣。
一、宜补大堤以同河启塞也。北岸大堤,自李家岸后,遂废置不修。历城以下,各县均有残缺之处,为官守民埝也。然而北岸一经漫溢,水势横流,无所归宿。小则泛滥数县,大则波及邻省。所以今春前,有武定府德禀:请修沙河北埝。后有直隶爵阁督李咨商修沙河北埝,均欲拦水北泛。今若将大堤一律修补,则重城之御以澹民灾,亦一道也。或曰:民埝即漫,大堤犹可保乎?曰:虽不敢必,有得半之道。如民埝即漫水入夹河,正河之水必低于夹河。若于下游,审其形势,在正河水低之处,仍掘民埝。放水归河,大堤遂不吃力,斯可保矣!使水出仍归,乃不失同为逆河之义云尔。
以上四事,缕堤也、遥堤也、滚坝也、斜堤也。四者皆相需为用者也。而其办法,亦可大可小。大办之法,每年筹款二三十万,三年之后埽坝可省十之六七,勇夫可省十之五六,赈济可以全免。闻现在每年岁修四十万,备科二十万,恒若不足。倘如此办法,三年之后,薪水勇粮等项不过二十余万,购料买土等项不过十余万足矣,每年所省不下二三十万,而放赈堵口所省之数,不在此内统计。三年之用,不足百万,而十年之间,约省二三百万。放赈堵口,又省一二百万,共省五六百万,不可谓非至计也。其小办之法,就已有之斜堤略为加培,迤上择地,再添一道。而于民埝下口建一滚坝,所费不过二三万金而已。一目之罗,已可观效。试之果验,再为推广。谨绘图注说,以明其意。
附:斜堤大意图

斜堤大意圖
说明:
《治河五说》是现知刘鹗的第二部著作,也是刘鹗第一种河工著作。
《治河五说》现在能见到的有两种版本:
第一种:封面《治河五说》。全书由河患说、河性说、治河说、估费说、善后说,五个部分组成。
第二种:封面《治河五说》。全书由河患说、河性说、治河说、估费说、善后说、治河续说一、治河续说二,七个部分组成。
两书版式完全一样,显然“后二说”是对“前五说”的补充。因此《治河五说》是初版,另外一种《治河五说》是增订后的再版。
根据刘鹗《河工禀稿》等可知,《治河五说》中的“五说”完成于光绪十五年九月初三日(1989年9月23日)之前,将书稿送呈山东巡抚张曜和河图局总办易顺鼎。“治河续说一”、“治河续说二”完成在光绪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1891年8月25日)之后。书成后,增订为第二种《治河五说》送呈山东巡抚福润。
日本大阪经济大学樽本照雄教授提供的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存第二种《治河五说》复印件,首页天头有刘鹗手书“前五说己丑上张朗帅,后二说辛卯上福少帅”13个字。
《刘鹗集》根据《治河五说》第二种版本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