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斋诗存总目

因斋诗存总目

第一卷

甲辰 道光廿四年(1844)

偶成

乙巳 道光廿五年(1845)

六合观龙灯歌

辛亥 咸丰元年(1851)

下邳道中口占

癸丑 咸丰三年(1853)

桐阴书屋图赠蒋太守(代)

甲寅 咸丰四年(1854)

题许仁山师幼时竹箑

丙辰 咸丰六年(1856)

春帖子词(代)

感事

杨烈女题词

将出都感赋

雄县渡河

德州见官兵南下

留智庙题壁 和壁间周佐尧所和姚某韵

禹城题壁二首

齐河题壁二首

张夏店题壁

垫台题壁

泰安题壁

敖阳题壁

渡沂

十二月初四日宿红花埠二首

顺河集题壁

到家呈诸兄弟

丁巳 咸丰七年(1857)

邳州道中

峄县阴平道中

项王坟

除夕住河间之二十里铺,和壁间韵六首

己未 咸丰九年(1859)

题宝佩蘅司农纪游草四首

辛酉 咸丰十一年(1861)

御史三年俸满,循例截取知府。五月赴热河引见,车中作

宿三十里铺,和壁间赵宝仁作四首

承德道中

携眷赴汝宁府任,宿广平。用壁间鄂生二作韵

腊月二十七日汝宁城上作

癸亥 同治二年(1863)

东门行

感遇四首

金乡铺壁间,有前汝阳令廖云台庆谋留别诗四首

捕蝗四首

桃源铺南小村二首

夜雨

遣怀二首

偶成

甲子 同治三年(1864)

忆京口南郊

读《明史·刘诚意伯传》

宿平舆故城,有怀张朗斋方伯改官事感赋

闻李寨为毫捻所屠感赋

清查各砦述怀四首 附录和韵诸作

乙丑 同治四年(1865)

题正阳叶葛民诗集后

题毛旭初节帅临淮洗马图四首

和旭初节帅见赠之作

赠前方伯张朗斋统帅四首

题刘午庄今吾故吾图

瓶梅

望雨

由汝宁府调署开封,旋调补归德。于役许州,宿朱仙镇题壁

丙寅 同治五年(1866)

秋怀

感赋

近况

往日

书怀

归计

夜坐

寒夜

冷月

古、近体诗九十七首

第二卷

丁卯 同治六年(1867)

赵季梅广文邀游焦山,晤吴次垣观察、王守愚司马,留三日四首

三层楼看江

题樊川王某携儿折桂图四首

舟过露筋祠四首

将赴豫省有作

题吴朗如大令读礼图

题陈道南循陔采兰图

和康麦生寒夜同人小集韵

和康麦生夜饮虎卿斋,兼调虎卿

戊辰 同治七年(1868)

和康麦生元夕相州幕府登寺楼玩月有感二首

感事用郑虎卿磁州元夕韵

春雨和康麦生韵

渡冰桥

报红旗

阻滹沱

贩洋米

淇县道中

宜沟驿题壁

汤阴县过岳武穆王故里

大名府早发

月夜吹台即事四首

瞿耕甫太守吹台即事原韵见赠,依前作韵酬之四首

己巳 同治八年(1869)

康麦生大令偕姚云屏直刺、陈蓉叔孝廉、

宓爰棠、朱用之两参军过访,次吹台

即事韵见赠,三叠前韵奉答,呈是日

在座诸君,并调王晴舫观察四首

试造龙尾车成,四叠前韵四首

刘梓卿直刺六十寿

贾鲁河勘工,赠权中牟令、吴抱仙司马四首

刘道士江山无尽图为丁赞臣大令题

陈碧珊大令僧丐图

繁台即事

梦登一山,自谓泰岱也。醒纪以诗

庚午 同治九年(1870)

魏锡绶,丹阳贾人。有三子,长伯和,工书善绘事。咸丰十年,贼自金陵出,官军大溃。锡绶知城不守,呼伯和絜妻、子出城。曰:“宗祀不可斩也。”贼至,城陷,又挥其幼子出。锡绶偕妻汤氏,率次子仲清及仲清妻女合门自焚死。幼子匍匐得出,寻其兄伯和。伯和知父死,大恸,弃家至丹阳。时贼已伪设乡官,伯和请为佣。夜辄归其家,负亲骸以出,葬之江北。同郡吴朗如司马,为之征诗二首。

送子度四弟南归八首

题周勉民方伯曾大父筼谷图

郭筹秀大令再宴鹿鸣

题周献臣大令菊隐图

盆菊歌

久旱

出郭

叶湘筠方伯,李子衡、王晴昉观察,吴朗如、蒋吉云大令同集敝寓赏菊,方伯即席得九绝,依数口占奉和

十月廿九日,招同叶湘筠、姚良庵方伯、傅青余都转、姜小山廉访,陈黑樵观察小集赏菊。湘筠方伯即席得诗二首,依韵奉和

咏菊

叠前韵

再叠前韵

三叠前韵

四叠前韵,酬王晴昉观察见和即赠

述怀兼酬同局诸君见和二首

酬叶湘筠方伯见和即赠二首

九叠前韵戏柬李子衡观察索和

十叠前韵酬李子衡观察见和

再酬李子衡观察二首

壁上和诗日多,十三叠前韵纪事

和诗日多,不可尽酬,预拟二首以待来者

辛未 同治十年(1871)

送唐霞耕太守乞假北归,即次留别豫中,僚友五首原韵

新野瑞谷,一茎两三穗。邑宰潘稚莼包匦见寄,答贺四首

感秋

秋海棠四首

西平县三空桥入境

浉河长桥歌

贤隐寺

十月阅边发信阳州

桐柏道中

过大复山观淮井作歌

自桐柏西行,宿平氏镇

南阳府

招抚冈

裕州光武庙读林文忠公扳倒井诗卷题后

确山道中

古、近体诗一百二十三首

因斋诗存·跋

刘梦熊 刘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