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药分剂补正卷三
无锡 沈金鳌原辑 丹徒 刘铁云补正
通剂
徐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刘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为痰癖之类,以木通防己之属攻其内,则留者行也。滑石、茯苓、芜花、甘遂、大戟、牵牛之类是也。张从正曰:通者,流通也。前后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琥珀、大黄之属通之。痹病郁滞,经隧不利,亦宜通之也。
禾通(按目录页,则是“木通”) 古名通草
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本经》 甘无毒,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声音。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别录》 上通心包,降心火,清肺热,化津液。下通大小肠、膀胱导诸湿热,由小便出。治胸中烦热,通身拘痛,大渴引饮,淋疬不通,水肿浮大,口燥舌干,喉痹咽痛。《备要》
【经络】禾通,古名通草,禀清秋之气,兼得土之甘淡以生。气平味薄,阳中之阴,降也。入足少阴太阳,亦入手少阴太阳经。《经疏》 人心肾膀胱小肠四经。为通利之品,而兼轻剂,除须退热,行水下乳,止痛排脓。芊绿
【合化】钱氏曰:同木通、生地黄炙甘草、竹叶,治心热尿赤,面赤唇干,咬牙口渴。《经疏》曰:同牛膝、生地、黄延、胡索,治妇人经闭及月事不调。
【论说】东垣曰:通草甘淡,能助肺气下降,利小便,专泻气滞也。肺受热邪,津液气化之源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约缩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凡气味相同者,茯苓、泽泻、灯草、猪苓、琥珀、瞿麦、车前子之类也。木通下行,泄小肠火,利小便,与琥珀同功,无他药可比。丹溪曰:君火宜木通,相火宜泽泻,利水虽同,所用各别。又曰:肺为水源,肺热清,则津液化,水道通矣。又曰:凡利小便者,多不利大便,以小水愈通,大便愈燥也。木通能入大肠,兼通大便。又曰:淋沥不通者,下焦火也。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故淋閟。木通能通心火,故淋閟治。杨仁斋曰:人遍身胸腹隐热,疼痛拘急,足冷,皆是伏热伤血。血属于心,宜木通以通心窍,则经络流行也。沈芊绿曰:木通有细孔直通两头,故能通窍。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垂梢际,核黑瓤白,性寒味甘,食之甜美,故能有益于胃。陈士良谓除三焦客热,胃口热闭,胃不下食是也。然亦能通利小便,即名木通子。南方多用之,北方罕知其功。
【禁忌】《经疏》曰:性极通利,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亦忌之。《备要》曰:汗多者禁用。
【出产】《别录》曰: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二月采枝阴干。苏颂曰: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皆生。藤蔓如指大,一枝五叶类石韦,又似芍药。二叶相对,夏秋开紫白花,结实如小木瓜,叶甘美。陈士良所谓桴棪子也。其枝今人谓之木通,其有谓为通草者,乃通脱木也。古方所用,皆木通是。
【炮制】《本草述》曰:去皮节者生用,或谓木通即葡萄苗者误矣。《备要》曰:滕有细孔,两头皆通者良。
通草 古名通脱太
味甘淡平无毒。主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闭泻肺。东垣 解诸毒虫痛。苏颂 明目退热,下乳催生。汪机 治耳聋,鼻塞失音。《纲目》 通可去滞。《得宜》
【经络】禀土之清气,兼得天之阳气以生。阳中之阴,降也。故入手太阴经,又入足阳明经。《经疏》 入手足太阳经。《得宜》 入肺胃二经,为利水退热之品,而兼轻剂,以入肺能引热下行,入胃能通气上达。芊绿
【合化】《经疏》曰:佐番降香、红曲、鲮鲤甲、山楂没药,治上部内伤。《得宜》曰:得琥珀茯苓,泻火利水。
【论说】东垣曰: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时珍曰:色白气寒,味淡体轻,故入肺。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胃。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
【禁忌】《经疏》曰:虚脱人及孕妇均忌。
【出产】藏器曰:生山侧,叶似蓖麻茎空,心中有白瓤,轻白可爱。时珍曰:蔓生山中,茎大者围数寸。
【炮制】《本草述》曰:任操碎用。
白鲜皮
味苦寒。主头风黄疸,欬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本经》无毒,疗四肢不妥,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女人产后余痛。《别录》 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女、劳黄。甄权 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大明 治肺嗽。苏颂主治风湿痹痛,鼠瘘已破者,服之最效。《得宜》
【经络】禀天地清燥阴寒之气以生,降多于升,阴也。入足太阴阳明,兼入手太阳经。《经疏》 入脾胃二经,兼入膀胱小肠二经,为祛风除湿之品,乃诸黄风痹之要药。芊绿
【合化】《肘后》曰:煮汁,治鼠瘘已破出脓血者。《经疏》曰:得牛膝、石斛、薏苡仁、黄柏、苍术,疗足弱顽痹,去下部湿热。多加金银花、汉防己,治下部一切湿疮。
【论说】时珍曰: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脾胃二经,去湿热药也。亦入肺大肠,为诸黄风痹必需之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卢复曰:膻者肝之臭,当入肝。为肝之用药,从治风气者也。亦可入脾,除湿,脾以肝为用耳。
【禁忌】《经疏》曰: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症勿用。之才曰: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草薢。
【出产】《别录》曰:生上谷、川谷及冤句,四月五月采根阴干。弘景曰:近道皆生,以蜀产为良。苏恭曰:叶似茱萸,高尺余,根皮白、心实,花紫白色,根宜二月采乃佳。苏颂曰:河中江寗、滁润二州皆有之。
【炮制】《备要》曰:凡使水洗,去粗皮用。
泽兰 一名孩儿菊
味苦微温。主金疮痈肿疮脓。《本经》 甘无毒,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羸瘦,妇人血沥腰痛。甄权 胎前产后百病,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通小肠,长肌肉,消朴损淤血,治鼻血吐血,头风目痛,女人劳瘦,丈夫面黄。大明 味苦辛。《得宜》
【经络】感土泽之气,兼得春气以生,苦能泄热,甘能和血,辛以散郁,香以舒脾,散阴中之阳。故入足厥阴太阴二经。《经疏》 入肝脾二经,为行血消水之品。芊绿
【合化】《得宜》曰:得当归能通经,得防己治产后水肿。《子母秘录》曰:嚼泽兰封小儿蓐疮。
【论说】苏颂曰:治妇人方中,最为急用。泽兰子主妇人三十六疾。《千金方》承泽兰九中用之。中梓曰:泽兰补而不滞,行而不峻,为产科要药。
【禁忌】《经疏》曰:气味和平,除妇人产后,他用甚稀,故无简误。之才曰:防己为之使。
【出产】《别录》曰:生汝南大泽旁,三月三日采阴干。苏颂曰:今荆、徐随、寿、蜀、梧州河中皆生。根紫黑色,如粟,作四棱,叶生相对,微香,花带紫白色,荆、湖、岭南人家多种之。
【炮制】雷公曰:凡用大小泽兰,细剉以绢袋盛,悬于屋南畔角上,令干用。
香薷
味辛微温无毒。主霍乱,腹痛吐下。《别录》 去热风卒转筋者,煮汁顿服半升即止。为末水服,止鼻衄。孟诜 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大明 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汪颖治脚气寒热。《纲目》 味辛温,功专散暑。《得宜》
【经络】感夏秋之气,及金水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经疏》入心脾胃三经,为清暑利湿之品,而兼宣剂。芊绿
【合化】《和剂局方》曰:同厚朴、白扁豆治一切伤暑。或卧湿、当风、生冷不节,吐利发热,头痛心腹痛,转筋干呕,四肢逆冷。《外台》曰:同白术治暴水,风水气水,遍身皆肿。《得宜》曰:得厚朴治伤暑寒证。
【论说】丹溪曰:香薷属金与水,有彻上彻下之功。解暑利小便,又治水甚捷。以大叶者浓煎,或丸服,肺得之,清化行而热自降也。元素曰:香薷乃夏月发汗之品,其性温热,只宜中暑之人。若中热者误服之,反成大害。时珍曰:香薷治中暑,发越阳气,散水和脾也。若饮食不节,劳役斲伤之人,必用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若用此重虚其表,而又济以热矣。仲醇曰: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衍义曰:治霍乱不可缺,用之无不效。讱庵曰:暑必兼湿,治暑必兼利湿。若无湿,但为干热,非暑也,宜冷饮,热服令人泻。
【禁忌】希雍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表无所感,中热为病,何假于此哉。误则损人表气,戒之戒之。
【出产】苏颂曰:所在皆种,北土差少,似白苏而叶更绌,寿春、新安尤多。宗奭曰:汴洛□,暑月亦作蔬菜。叶如茵陈,花茸紫,连边成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香气。
【炮制】雷公曰:凡使去根用叶,勿令犯火,晒干用。
泽泻
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本经》 咸无毒,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别录》 苦,主肾虚精自出,宣通水道。甄权 通小肠,止尿血。大明 甘平,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元素 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东垣 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时珍
【经络】禀地之燥气,天之冬气以生。咸能入肾,甘能入脾,寒能去热。淡渗利窍之药也。《经疏》 沉而降,阴也。元素 阴中微阳,入足太阳少阴经。好古 入肾膀胱二经,为渗湿利窍之品,而兼泻剂,乃除湿之圣药。芊绿
【合化】《保命集》曰:同白术治水湿肿胀。《经验》曰:同皂䇲水煮炼丸,治肾脏风疮。《得宜》曰:得白术治支饮,得麋衔治酒风。
【论说】宗奭曰:泽泻之功,长于行水,扁鹊谓多服令人眼昏,亦以行去其水耳。凡人服泽泻散,未有不尿多者。尿既多,肾气焉得不虚。好古曰:《本经》云久服明目,扁鹊独云昏眼,何也?易老云,去脬中留垢,以味咸能泻伏火,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昏眼。时珍曰:六味丸用茯苓、泽泻,取其泻膀胱之邪气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药得力,世医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有偏胜之害。沈芊绿曰:按六味丸,温与凉配,涩与渗配,收与泻配。去一味便有偏缺之弊,故凡后人加增之剂,必酌量配合停稳,不得率意任用。
【禁忌】《经疏》曰:凡病人无湿热,无水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白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候,均忌。时珍曰: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之才曰:畏海蛤、文蛤。
【出产】《别录》曰:生汝南池泽。五月采叶,八月采根,九月采实,阴干。苏恭曰:泾州、华州者为善。苏颂曰:山东、河陕、江淮皆生,汉中者为佳。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业似谷精草,秋末采根暴干。
【炮制】时珍曰:凡使盐水拌,或酒浸晒干用。
菖蒲 一名昌阳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欬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不忘不迷惑。《本经》 无毒,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益心志。《别录》 苦辛平,治耳鸣,头风泪下,鬼气杀诸虫。甄权 丈夫水脏,女人血海冷败,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及耳痛者,作末炒乘热裹罯甚验。大明 心积伏梁。好古 功专开发心阳。《得宜》 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安胎漏,散痈肿。时珍
【经络】正禀孟夏六阳之气,而合金之辛味以生,阳精芳草,辛温四达,通九窍,充百骸,宣邪结,俾达真阳,此通利心脾二经之要药。《经疏》 入心脾二经,为开通之品,而兼宣剂。芊绿
【合化】《圣济》曰:以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治喉痹肿痛。
《肘后》曰:同去巴豆捣作丸,绵裹塞耳,治耳卒聋闭。《圣惠》曰:生捣,汁滴病后耳聋。希雍曰:同熟地黄、黄柏作丸,治肾虚耳聋。《得宜》曰:得犀角、生地、连翘治热邪入络,神昏。因是仙家服食,故《本经》首推。苏颂曰:同吴茱萸煎服,治心腹呤气搊痛者。
【论说】周颠仙曰:此乃心肝之药,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也。又曰:常嚼菖蒲饮水,永无腹痛之疾。《道藏经》曰:菖蒲能治一切风,手足顽痹,瘫痪不遂。士瀛曰:下痢噤口,虽是脾虚,亦由热气闭隔心胸所致。俗用木香失之温,用山药失之闭,惟参苓、白术散加菖蒲、粳米饮调下。或用参苓、石莲肉,少入菖蒲服,胸次一开,自然思食。芊绿曰:按以菖蒲治噤口痢,屡用之屡效,真良法也,特表出之。
【禁忌】士材曰:芳香利窍,心脾良药,能佐地黄、天冬之属,资其宣导,若多用独用亦耗气血而为殃。之才曰:秦皮、秦艽为使,恶麻黄。大明曰: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出产】《别录》曰:生上洛池泽及蜀郡岩道。一寸九节者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时珍曰:菖蒲凡五种,服食入药,须用二种石菖蒲,余皆不堪。苏颂言无花。今则二三月间抽茎开细黄花,成穗。昔人言难得见花,非无花也。
【炮制】雷公曰:凡使采石上生根,条嫩黄紧硬一寸九节者,铜刀刮出黄黑皮,硬节,同嫩桑枝蒸,去桑枝剉用。《纲目》曰:若常用,但去毛微炒。
茵陈蒿
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本经》 微寒无毒,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别录》 通关节,去滞气,伤寒用之。藏器 苦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疼,瘴疟,女人症瘕,并闪损乏绝。大明 苦辛有小毒。甄权 苦甘。元素
【经络】感天地苦寒之气,兼得春之生气以生,入足阳明太阴足太阳三经,除湿散热结之要药。《经疏》 阴中微阳,降也。元素 入膀胱经,为除湿去疸之品。芊绿
【合化】《圣济》曰:同秫米面酿酒,治风疾挛急。《得宜》曰:得山杭疗热黄,得附子治阴黄,得车前治眼目湿热赤肿。《三十六黄方》曰:同白鲜皮治痫黄如金,好眠吐涎。
【论说】海藏曰: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栀子柏皮汤》治燥热。譬如禾苗潦则湿黄,旱则燥黄,湿则泻,燥则润可也。此二药皆治阳黄。李思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而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卢复曰:诸邪成熟,入中为疸,必从腠理脉络而内薄之,蔯丝如腠、如理、如脉、如络,芬芳疏利,味苦健行,则入者出,结者散矣。
【禁忌】《经疏》曰:畜血发黄者忌用。大明曰:伏硇砂。
【出产】《别录》曰:生太山及邱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保昇曰:叶似青蒿而背白。大明曰:出和州南山岭上,一名石茵陈。苏颂曰:江南山茵陈,茎叶都似家茵陈,气极芳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
【炮制】雷敩曰:凡使取叶有八角者,去根阴干,细剉,勿犯火。
益母草 一名茺蔚
叶辛甘微温。主瘾疹,可作浴汤。《本经》 捣汁,主浮肿下水,消恶毒,疔肿乳痈游丹等毒。又服汁主子死腹中,及产后血胀闷。苏恭 辛微苦无毒。活血破血调经,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运血风,血痛崩带,尿血泻血,打扑内损淤血,大小便不通。根茎花叶同用。时珍性寒。藏器
附 茺蔚子 味辛微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本经》 甘微寒无毒,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别录》 产后血胀。大明 补中益气,通血脉,填精髓,止渴润肺。吴瑞 治风活血,养肝益心,调经崩带,胎前产后诸病,久服令人有子。时珍
【经络】禀地中阳气,兼感上天春夏之气而生,亦阳草也。入手足厥阴经,为妇人胎产调经之要药。《经疏》 入肝心包二经,为去淤生新之品,乃血分要品。芊绿 阴中之阳,白花者入气分,紫花者入血分。时珍
【合化】《经疏》曰:和童便服,能下死胎,及治热入血室,发热烦躁,类伤寒。又曰:君四物汤,杜仲、阿胶、川续断为丸,能安胎止痛。《得宜》曰:得炒黑山楂,治产后恶露不行。
【论说】东垣曰:根茎花叶子皆可用。若治肝心包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女人经血,则单用茺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者,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并用为良。盖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子则行中有补也。丹溪曰: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故名益母。凡胎前产后所恃者,气血也。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之颐曰:茺蔚之名,以其能自上按下,从内彻外,上明眼目,下输水气,内益精髓,外固形骸。益母者,胎从厥阴始,结产自少阳发仲,娠前娠后,靡不以肝胆为刍狗者。种种功力,悉以充肝之用,蔚木之体,玩索解分,自得之矣。《得宜》曰:活络调经,功効甚捷。
【禁忌】《经疏》曰:血崩及瞳子散大,均忌。惟热血欲贯瞳人者,可与凉血药同用。时珍曰:血滞目病宜用,故曰明目。《镜源》曰:制硫黄、雌黄、砒石。
【出产】《别录》曰:生海滨池泽,五月采。时珍曰:近水湿处甚繁。春初生苗如嫩蒿,入夏长三四尺。茎方如黄麻,叶如艾,背青,节节生穗,丛簇抱茎。四五月间穗内开花,或红紫或白色,萼中有子四粒,大如蒿,子有三棱。
【炮制】时珍曰:凡用子微炒香,或蒸熟,烈日曝燥,舂簸去壳,取仁用。
红花 古名红蓝花
味辛温无毒。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开宝》 多用破留血,少用养血。丹溪 活血润燥,消肿止痛,经闭痘疮血热,喉痹不通。讱庵 辛甘苦温。好古
附 苗 生捣涂游肿。《开宝》
子 主天行疮痘不出者,水吞数颗。《开宝》
红花胭脂 甘平无毒,主小儿聤耳,浸汁滴耳中。《开宝》 活血解痘毒。时珍
番红花 俗名藏红花 甘平无毒,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时珍
【经络】禀火上之气而生,阴中之阳,故入心。海藏以为肝,经血分药,乃行血之品。《经疏》 人手少阴经。《得宜》
【合化】《圣惠》曰:同祜矾为末,治聤耳出水。《简便方》曰:米红花以无灰酒拌,焙干血竭为末,再以无灰酒徐咽,治噎膈拒食。厐安常曰:同紫草茸、蝉蜕酒煎,治疮痘不出者。危氏曰:胭脂蛤粉为末,傅乳头裂破。《救急方》曰:以猪胆同胭脂和匀,搽漏疮肿痛。又曰:胭脂、胡桃烧存性,研末,再用胡荽煎酒服,治痘疮倒陷。《得宜》曰:得去风药,治六十二种风。
【论说】汪颖曰:凡淤行则血活,有热结于中,暴吐紫黑血者,吐出为好。吐未尽,加桃仁、红花行之,大抵鲜血宜止,淤血宜行。时珍曰: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属于冲任。红花汁与之相类,故能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多则行,少则养也。《衍义》曰:辛温则血调和,故少用则入心养血。过于辛温,则血走散,故多用则反能破血。沈芊绿曰:番红花能令人心喜及惊悸,亦由能养心血也。
【禁忌】《经疏》曰:红花本行血药,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世人所不知者。
【出产】《图经》曰:生梁汉及西域,今处处有之。冬月布子于熟地,春生苗,夏乃有花,花下作梂汇,多刺,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梂中结实,色白如小豆粒,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叶似蓝,故有蓝名。《博物志》云:张骞首得之。时珍曰: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国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又曰:胭脂有四种,以红蓝花汁染胡粉而成,实居其一。
【炮制】《本草述》曰:破血酒煮,养血水煎。
大蓟 又名刺蓟
味甘温无毒,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衄,令人肥健。《别录》 功专破血,《得宜》
附 根 绞汁服半升,主崩中血下,立瘥。甄权
叶 性凉,肠痈腹脏淤血作晕,扑损,生研酒便任服。恶疮疥癣,同盐署之。大明
【经络】禀土之中气,兼得天之阳气以生,降也,阴也。《经疏》 入肝经,为凉血消肿之品,凉而能行,行而带补。芊绿
【合化】《经疏》曰:大蓟叶,得地榆、茜草、牛膝、金银花,治肠痈腹痈,少腹痈。又曰:得炒蒲黄、棕皮灰调汁,治崩中下血。《普济》曰:同乳香、明矾为末,酒服,治疔疮恶肿。
【论说】仲醇曰: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症自愈。行中有补,则荣气和,故令人肥健。苏恭曰: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陶隐居曰:大蓟是虎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田野甚多。方药不复用。故大蓟根甚疗血,亦有毒。
【禁忌】《经疏》曰:大小蓟性下行,以其能下气,故主崩衄多效。惟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症。
【出产】藏器曰:蓟门以多蓟得名,当以北方为胜也。《别录》曰:大小蓟五月采。苏恭曰:生山谷者大蓟也,生平泽者小蓟也。
【炮制】《本草述》曰:五月采叶,九月采根,洗净阴干,微焙亦可,生捣汁服。又云消肿捣汁,止血烧灰存性。
小蓟
味甘温无毒。养精保血。《别录》 主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蛛蜘蛇蝎毒,服之亦佳。藏器 微毒,治热毒风,并胸胁烦闷,退热补虚损。大明
附 苗 去烦热,生研绞汁服。大明 夏月烦热不止,取汁半升服,立瘥。《孟诜》
【经络】禀土中冲阳之气,而兼得乎春气以生。《经疏》 人肝经,为益血除热之品,而兼补剂。芊绿
【合化】《圣惠》曰:小蓟叶捣绞取汁,治心热吐血,口干。《圣济》曰:同益母草煎服,治堕胎下血。
【论说】元素曰: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健养下气也。
【禁忌】同上。
【出产】苏颂曰:小蓟处处皆生,俗名青刺蓟。二月生苗,二三寸时并根,作菜茹食甚美,四月高尺余,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干针草。四月采苗,九月采根,并阴干用。
【炮制】同上。
地肤子 即落帚草子
味苦寒。主膀胱热,利小便。《本经》 无毒,去皮肤中热气,使人润泽,散恶疮疝瘕,强阴。《别录》 治阴卵㿗疝,去热风,可作浴汤,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甄权 治客热丹肿,除膀胱虚,通五淋。日华 甘寒。时珍
附 苗叶 苦寒无毒,捣汁服,主赤白痢。《别录》 治大肠泄泻,和气濇肠胃,解恶疮毒。《苏颂》 甘苦,煎水日服,治手足烦疼,利小便诸淋。《时珍》
【经络】禀地中阴气以生,降也,阴也,入肾膀胱二经。为利水滋阴之品,专除虚热,兼能益精强阴。芊绿
【合化】《圣惠》曰:同生地黄研末,治风热赤目。《圣济》曰:同生姜研烂取汁服,治雷头风肿。《必效方》曰:得白术、桂心为末,治狐疝阴㿗。《圣惠》曰:得地榆、黄芩为末,治血痢不止。
【论说】藏器曰:众病皆起于虚,虚而多热者,加地肤子甘草。王节斋曰: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不知属热者多。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禁或频数也,故老人多频数,是膀胱血少,阳光偏旺也。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濇,如牡蛎、山茱萸、五味子之类不可独用。病本属热,故宜泻火,小便既多则水益虚,故宜补血。补血泻火治其本也,收濇治其标也。故宜用此以除膀胱虚热,以利小便而通淋。卢复曰:其子繁多,星之精也。其味苦寒,得太阳寒水之气化。盖太阳之气,上及九天,下彻九泉,外弥肤腠,故地肤之功。上治头巅,聪耳明目,下入膀胱,通利水道。之颐曰:地肤子能使人身生气敷布,在表有宣义,有开义以入太阳,太阳主开故也。
【禁忌】时珍曰:烧灰煎霜,制砒石、粉霜、水银、硫黄、硇砂。《备要》曰:恶螵蛸。
【出产】《别录》曰:生荆州平泽及田野,八月十月采实阴干。苏颂曰:蜀川、关中近地皆生。初生薄地五六寸,根形如蒿,茎赤叶青,大似荆芥。三月开黄白花,结子青白色。
【炮制】《本草述》曰:地肤之味,始微甘而后苦。其气寒,应属清热之剂,乃用者,或假酒力,或不用酒。愚按:如清热则酒可不用,若欲起阴达阳,宜以火酒浸一日夜,于饭上蒸透晒干,以去其寒,乃为得之。
瞿麦
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本经》辛无毒,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别录》 主五淋,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大明甘。甄权
【经络】禀阴寒之气而生,故味苦寒,阴也,降也,而通利下窍。《经疏》 入小肠心二经,为利水破血之品。降心火、利小肠、逐膀胱热邪。治淋必须之药。芊绿
【合化】《得宜》曰:得括蒌、茯苓、山芋、鸡子,治便闭。得山栀、甘草、葱白、灯心,治溺血。崔氏曰:烧灰和油傅鱼脐疔疮。《外台》曰:为末水服,治咽喉骨硬。
【论说】东垣曰:瞿麦利小便,为君主之用。宗奭曰:《八正散》用瞿麦,今人以为要药。盖因小肠有实热,小肠与心为传送,故用此以入小肠。若心经虽有热,而小肠虚者,服此心热未退,小肠之别病作矣。王执中曰:五淋大抵皆属湿热。热淋,用“八正散”加山栀、滑石之类;血淋,宜小蓟、牛膝膏;肾虚淋,宜补肾,不可独泻。老人气虚者,宜参术加木通、山栀。亦有痰滞中焦作淋,宜行痰,兼通利药,最忌发汗,汗之必便血。
【禁忌】《经疏》曰:瞿麦性猛利,善下逐。凡肾气虚,小肠无大热,胎前产后,一切虚人,患小水不利,及水肿蛊胀,脾虚者均忌。之才曰:蓑草、丹皮为之使。恶螵蛸,伏丹砂。
【出产】《别录》曰:生太山山谷,立秋采阴干。弘景曰:近道皆生,一茎生细叶,花红紫,合子叶刈取之,其子颇似麦子。
【炮制】雷公曰:凡使只蕊壳,不用茎叶。若一时同使,即空心,令人气噎,小便不禁也。用时以堇竹沥,浸一伏时晒干。
王不留行
味苦。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塞。《本经》 甘平无毒,止心烦鼻衂,痈疽恶疮,瘘乳,妇人难产。《别录》 治风毒,通血脉。甄权 游风风疹,妇人月经不匀,发背。日华下乳汁,利小便,出竹木刺。元素
【经络】禀土金火之气以生,味苦甘平。其气应温,苦能泄,辛能散,甘入血,温能行,故为活血之要药,而入足厥阴经。《经疏》 降也,阳中之阴。元素 功专通血脉,阳明冲任之药也。《得宜》 入肝胃二经,为行血之品。芊绿
【合化】《经疏》曰:同漏芦、贝母、穿山甲、青皮、没药、小茨菇小豆根、栝蒌根,治乳岩乳痈。又曰:为末和蟾酥,治疔疮,酒服取汗。《圣惠》曰:白芷治头风白屑。《得宜》曰:得黄柏治误吞铁石,得穿山甲治妇人乳少。
【论说】元素曰:王不留行,下乳引导用之,取其利血脉也。苏颂曰:仲景治金疮,有“王不留行散”。《贞元广利方》治诸风痉,有“王不留行汤”,皆有效。时珍曰: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见其性行而不住也。
【禁忌】《经疏》曰:主治诸症,皆系活血法。若火心烦鼻衂,应是血分热病,非与凉血药同用,未见其可也。又曰孕妇勿服。
【出产】《别录》曰:生太山山谷,二八月采。《图经》曰:叶似松蓝,花红白色,子壳似酸浆。实圆黑似菘子,大如黍栗。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根苗花子通用。
【炮制】雷教曰:凡采得拌湿蒸之,从巳至未,以浆水浸一宿,焙干用。
车前子 一名当道,即《诗经》“采禾芣莒”是也。
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导小便,除湿痹。《本经》 无毒,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疗赤痛。《别录》 甘平,去风热毒,风冲眼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甄权 养肝。萧炳 治妇人难产。陆机 导小肠热,止暑湿泻痢。时珍
附 车前草(根同) 甘寒无毒,主血瘕下血,小便赤。《别录》 阴瘠。之才
车前叶主泄精尿血,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甄权
【经络】禀土之冲气,兼天之冬气以生,降也,阴也,故走水道,而为肝肾膀胱三经之要药。《经疏》 入肾经,兼入肝小肠二经,为行水泄热之品,而兼泻剂。芊绿
【合化】《经疏》曰:同木通、沉香、橘皮、升麻治气癃。同二术宣,木瓜、石斛、川萆薢、茯苓、五加皮治湿痹。同生地、牛膝、二冬、黄蘖、五味子、甘枸杞子、人参、白胶治尿血及妇人血淋。梅师曰:同葵根治孕妇热淋,以利为度。《得宜》曰:得牛膝疏肝之性,导引利水。得菟丝子,升清降浊,能补虚明目。崔氏曰:车前草汁入蜜和煎,治产后血渗入大小肠。《简便》曰:连根车前草同连须葱白枣,泡酒服,治湿气腰痛。
【论说】好古曰:能利小便而不走精气,与茯苓同功。之颐曰:行肝之用,肝之气分药也。嘉谟曰:通尿管淋沥濇痛,不走精气。皇甫嵩曰:以甘草梢佐之,除茎中浊痛。配菟丝、枸杞之类,能滋肾益阴壮阳,非止利水也。李梃曰:车前所以能愈下者,以能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而谷藏自止故也。讱庵曰:清肺肝风热,渗膀胱湿热。
【禁忌】《经疏》曰: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者忌。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大明曰:常山为之使。土宿真君曰:可伏硫黄结草砂,伏五矾粉霜。
【出产】《图经》曰:生真定、平泽邱陵阪道中。五月采阴干。苏颂曰:江湖、淮甸、北地到处皆生。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长及尺余,中抽数茎,作长穗,花甚细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
【炮制】时珍曰:凡使洗去泥沙,晒干,入汤剂炒用。入丸散酒浸一夜,蒸热研烂作饼,晒干焙用。
刺蒺藜
味苦温无毒。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明目。《本经》 微寒无毒,身体风痒,头痛欬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作摩粉。《别录》 治诸风疬疡。甄权 肺气胸膈满,催生堕胎,风秘及蚘虫心腹痛。大明
附 叶 主风痒,可作浴汤。时珍
白蒺藜 苦辛,主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乏。时珍
【经络】感地中阳气以生,《本经》 苦温,别录加辛及微寒,故入肝,以主风也。《经疏》入肝经,为平肝散风之品,肝以散为补,且兼泻肺气。芊绿
【合化】《普济》曰:得猪牙皂荚,治大便风秘。梅师曰:同贝母治催生下衣,难产,胎在腹中,并胞衣不下及胎死者。《得宜》曰:得鸡子油,治偏枯神效,得当归通月事。
【论说】苏颂曰:古方皆用有刺者,治风明目最良。时珍曰: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恐其功不甚远也。沈芊绿曰:向来本草书蒺藜二种,性味功用皆浑言之,然其所主实迥然各别。今特即《本经》以下诸说,分划清楚,并沙蒺藜性温补,今列入补剂中,而不与此相混。
【禁忌】之才曰:乌头为之使。
【出产】《图经》曰:生冯翊、平泽或道傍,七八月采实暴干。弘景曰:多生道上及墙上,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诗云“墙有茨者”是也。
【炮制】雷公曰:凡使拣净蒸之,从午至酉,日干,木臼舂令刺尽。酒拌再蒸,从午至酉,日干用。大明曰:不计丸散,并炒去刺用。
海金沙
味甘寒无毒。主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硝蓬砂疗伤寒热狂。嘉祐 治湿热肿满,五淋茎痛,解热毒气。时珍 功专利水通淋。《得宜》
【经络】甘寒淡渗之药,故主通利,而入手太阳经。《经疏》 入小肠膀胱二经,为通利之品,而兼泻剂,以除二经血分中湿热。芊绿
【合化】《图经》曰:得蜡南茶捣碎,生姜甘草汤下,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仁存方》曰:得滑石、甘草梢,治膏淋如油。《得宜》曰:得白术、黑牵牛,治脾湿肿满。
【论说】子和曰:治伤寒热狂者,大热利小便,釜底抽薪之义也。卢复曰:茎细如线而坚强,生于叶之皱纹中。气结成沙,故能行气结之成沙石有形者,通利小肠,示气化则出之义也。
【禁忌】希雍曰:海金沙性淡渗而无补益,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出产】《图经》曰:生黔中山谷,湖南亦产。初生作小株,高一二尺,七月采得,日中暴令干,以纸衬击取其沙落纸上,旋暴旋击,沙尽乃止。时珍曰:江浙、湖湘、川陕皆有之,生山林下,沙及草皆可入药。
【炮制】详上。
甘遂
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本经》 甘大寒有毒,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别录》 能泻十二种水,去痰水。甄权 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时珍
【经络】禀天地阴寒之气以生,降也,阴也。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经疏》入肺脾肾三经,为行水之品,而兼泻剂。芊绿
【合化】《普济》曰:同黑牵牛治水肿腹满。《本事》曰:同木鳖子、猪腰子煨熟,空心服后直伸两足,治脚气肿痛,肾脏风气攻注,下部疮痒。仲景曰:同大黄、阿胶,治妇人血结,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此为水与血相结在血室。《得宜》曰:得大麦面,治膜外水气。《总微论》曰:同青橘皮治小儿疳水。
【论说】好古曰:水者,脾肺肾所主,有十二经之部分。上头面、中四肢、下腰脚,外皮肤、中肌肉,脉有寸尺之殊,浮沉之别,不可轻泻,当知病在何经何脏方可用之。丹溪曰:水病当以健脾为主。使脾实而气运,则水自行。喻嘉言曰: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源,脾不能散胃之水精于肺,而病于中;肺不能通胃之水道于膀胱,而病于上;肾不能司胃之关,时其蓄泄而病于下。以致积水浸淫,无所底止。时珍曰:肾主水,凝则为痰饮,溢则为肿胀。甘遂能泄肾经湿气,治痰之本也。不可过服,中病即止也。沈芊绿曰:甘遂,泄水圣药,与商陆、大戟、芫花异性同功,方家俱不甚用。但商陆专除水肿,大戟泄脏腑水湿,甘遂行经遂水湿,芫花消伏饮痰癖,此其为用又同中各有异处。今去商陆、大戟不录,而特指其功能如此。
【禁忌】《经疏》曰: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蛊胀,谨慎用之。之才曰: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及甘草。
【出产】《别录》曰:生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阴干。弘景曰:本出太山江东,比来用京口者,赤皮者胜。苏颂曰:陕西、江东亦有之。苗似泽漆,茎短小而叶有汗,根皮赤肉白,作连珠,大如指头。
【炮制】雷公曰:凡采得去茎,于槐砧上细剉,用生甘草、荠苨自然汁榄浸,乃漉出。用东流水淘清,再于土器中熬脆。时珍曰:今人多以面煨熟用,以去其毒。
芫花
味辛温。主欬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本经》 苦微温有小毒,主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疗疥疮。《别录》 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寒痰,涕唾如胶,通利血脉,恶疮风湿痹,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并治杨梅疮毒。甄权 水饮痰癖胁下痛。时珍
【经络】入肺脾肾三经,为行水之品,专去水饮痰癖。芊绿
【合化】《直指》曰:得朱砂为末蜜丸,治久疟,结癖在腹胁坚痛。《保命》曰:同当归治产后恶物不下。《集简》曰:用根皮作橪,插入已溃之痈疖,能令脓易竭。《得宜》曰:得大戟、甘遂,为赘瘤焦法,得大黄、甘草、大枣、芷硝,治水肿支饮。
【论说】杨士瀛曰:破癖须用芫花,行水后即便养胃可也。时珍曰:饮有五,皆由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芫花、甘遂、大戟,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气。好古曰:水者肺脾肾所主,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脚、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寸尺之殊,浮沉之别,不可轻泻。芫花与甘草相反,而胡洽居士以治痰癖饮癖。盖欲其大吐以泄湿,因相反而相激也。
【禁忌】《捷径》曰:兹物力重如山,体实者久服致虚,虚者禁用。吴普曰:李当之有大毒,多服令人泻。之才曰: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出产】《别录》曰:生淮源川谷。宿根旧枝,茎紫长一二尺,入土深三五寸,白色似榆。春生苗,叶小而尖,似柳枝,二月开紫花,颇似紫荆,又似藤花而细,三月三日采阴干。
【炮制】时珍曰:凡使取陈久者,醋煮十数沸,去醋水浸一宿,晒干则毒减,醋炒者次之。
萆薢
味苦平。主腰脊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本经》 甘无毒,热气伤中,恚怒阴痿,失溺,老人五缓,关节老血。《别录》 冷风痹,腰脚瘫缓不遂,手足擎掣,男子腰痛久冷,膀胱宿水。甄权 补肝虚。好古 头旋痫疾,中风失音。大明 治白浊,茎中痛,痔瘘坏疮。时珍
【经络】得火土之气,兼禀天之阳气以生,阳中之阴,降也,入足阳明少阴厥阴。为祛风除湿,补益下元之要药《经疏》。入肝胃肾三经,为祛风湿理下焦之品。芊绿
【合化】《广利》曰:同杜仲治腰脚软痹,行履不稳者。孙尚药曰:同贯众治肠风痔漏。《圣济》曰:同旋复花虎头骨,治头痛发汗。
【论说】《经疏》曰:主治诸证,无非阳明湿热,流入下焦,客于肝肾所致。萆薢祛阳明湿热,以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而疗下元虚冷湿邪为病。史国信曰:若欲兴阳,先滋筋力,若欲便清,先分肝火。时珍曰: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能祛风湿,故治缓弱疠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
【禁忌】《经疏》曰:下部无湿,肾虚腰痛及阴虚火炽,以致溺有余沥,茎中痛,此真阴不足之候也,概不宜服。之才曰:薏苡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前胡。
【出产】《图经》曰:生真定山谷、河陕、京东、荆蜀。根黄白色多节,苗叶俱青。作蔓生,叶作三叉,似山芋,又似菜豆叶。花有红白黄数种,亦有无花。春秋采根暴干。
【炮制】《备要》曰:黄长硬,白虚软,软者良。
土茯苓
味甘淡平无毒,主调中止泄,健行不睡。藏器 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祛风湿,利关节,痹瘪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时珍
【经络】入胃大肠二经,为除湿清热之品。芊绿
【合化】《外科发挥》曰:为末调乳汁,治小儿杨梅。陆氏曰:为末或入粥食之,治痹疬溃烂。《得宜》曰:得金银花苦参,治杨梅疮毒。
【论说】汪机曰:病杨梅毒疮,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妄用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而来凌脾土,上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土茯苓能去脾湿,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时珍曰:杨梅疮有数种,治之则一。其症多属厥阴阳明,而兼他经,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如兼少阳太阳则先发头耳。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劫祛痰涎,疮即干愈。然毒窜经络筋骨,血液枯涸,筋失所养为拘挛,痈漏废疾。土茯苓能解轻粉毒,用一两为君,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名“搜风解毒汤”。治未服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已服轻粉,筋骨挛痛,瘫痪者亦效。一日三服,忌茶、牛、羊、鹅、鸡、鱼、肉,烧酒法面房劳,盖秘方也。
【禁忌】时珍曰:忌茶茗及醋。
【出产】藏器曰:生海畔山谷,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食,能不饥。《本草述》曰: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炮制】《本草述》曰:去皮为末,忌铁器。
汉防己
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本经》 苦温无毒,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通腠理,利九窍,止泄,散痈肿恶结。《别录》 治湿风口眼㖞斜,手足拘痛,散留痰,肺气喘嗽。甄权 治中下部湿热肿,泄脚气,行十二经。元素 二阴不通者,非此不可,并治恶疮。汪颖 大寒。霄之
附 木防己 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去膀胱热。甄权
【经络】得土中阳气,兼感秋之燥气以生。然性燥而不善走下行,故主治诸症,皆除湿之功。《经疏》 阳中之阴药,降也泄也。丹溪 入膀胱经,为祛风行水之品,疗风水之要药。芊绿
【合化】《得宜》曰:汉防己得黄柏知母,祛下焦湿肿。木防己得防风葵子,通小便淋濇。《古今录验》曰:汉防己葶苈,治肺萎咯血多痰者。《圣惠》曰:同白芷治霍乱吐利。
【论说】藏器曰: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汉防己。元素曰:去下焦湿肿并痛,及泄膀胱火邪,必用汉防己,草龙胆为君,知柏甘草佐之。防己乃太阳本经药也。东垣曰:防己为瞑眩之□。然而十二经有湿热壅塞不通,及下注脚气,除膀胱积热,非此不可。真行经之仙药,无可代之者。若夫饮食劳倦,阴虚生内热,元气谷食已亏,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大渴引饮,是热在上焦气分,宜渗泄,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药,此不可用二也;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气病,禁用血药,此不可用三也。大抵上焦湿热,皆不可用,下焦湿热,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者,然后审用之。好古曰:木通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仲醇曰:凡便防己于下部湿热药中,亦必以二术、茯苓、黄柏、甘草、萆薢、木瓜、石斛、苡仁等补益之药为佐,而以防己为使,乃无瞑眩之患。讱庵曰:凡脚气肿痛,当以防己为主药,又有足跟痛者,属肾虚,不与脚气同论。
【禁忌】《经疏》曰:防己固为去下焦血分湿热之要药,然性悍气猛,能走窜决防,味又苦寒,能伤胃气。凡胃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苦舌干,肾虚,小水不利及产前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慎毋用之。之才曰:殷孽为之使,杀雄黄毒,恶细辛,畏萆薢、女菀、菌咸、大硝石。
【出产】《图经》曰:出汉中,根大而虚,通心有花纹,色黄者名汉防己。生他处,青白而软,有黑点,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者,名木防己。二月八月采阴干用。当之曰:茎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内黄,如桔梗,内有黑纹,如车轴者良。
【炮制】雷公曰:凡使勿用木条,色黄,腥皮皱上有丁足子者,不堪用。惟要心有花文,黄色者,细剉,以车前草根相对,蒸半日,晒干取用。时珍曰:今人多去皮剉,酒洗晒干用。
以上通剂草部
猪苓
叶甘平无毒。主痎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本经》 解伤寒,温疫大热,肿胀,腹满急痛。甄权治渴除湿,去心中懊侬。元素 苦,泻膀胱。好古 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胎肿,小便秘。时珍
【经络】禀戊土之阳气,得风木之阴气以生。气味俱薄,阳中之阴,降也。入足少阴经。《经疏》 甘重于苦,阳也,入足太阳少阴经。好古 入肾膀胱二经,为行水之品,苦泄滞,甘助阳,淡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芊绿
【合化】《经疏》曰:入五苓散,为除湿之要药,佐白芍、茯苓、人参、橘皮术、泽泻治水肿之属阳分者。佐白芍、生地、桑寄、生桑、白皮、茯苓、泽泻、琥珀、石斛、苡仁、肉桂治水肿之属阴分者。《得宜》曰:得鸡矢白,治小儿溺闭。
【论说】元素曰:淡渗大燥,能亡津液。时珍曰:淡渗气升,而又能降,故能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人补药,不如茯苓也。
【禁忌】宗奭曰:猪苓利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以肾水不足,则目昏也,无湿症者勿服。
【出产】《图经》曰: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二八月采阴干用。弘影曰:是枫树苓,皮黑色,内白而实者佳,削去皮用。
【炮制】雷公曰:采得铜刀削去粗皮,薄切,以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去叶晒干用。时珍曰:凡使取其行湿,生用更佳,块如猪尿,故名。
茯苓
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欬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本经》 无毒,止消渴,好睡,伐肾邪,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别录》 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小儿惊痫,女人热淋。甄权 补五劳七伤,止健忘,暖腰膝,安胎。大明 除湿益燥,利腰脐间血。元素逐水缓脾,生津平火,止泄,除虚热。东垣一治肾积奔豚。好古 味甘淡。《得宜》
附 赤茯苓 主破结气。甄权 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大明
茯苓皮 主水肿肤胀,通水道,开腠理。时珍
【经络】感土木之气而成质。阳中之阴。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经疏》 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元素 入心肺肾脾胃五经,为补利兼优之品,而兼补剂。芊绿
【合化】《经疏》曰:得炼蜜、胡麻仁,饵之可辟谷,延年不饥。得人参、白术、橘皮、山药、白芍、扁豆、甘草为补脾胃之上药。得二术、泽泻、车前、白芍、橘皮、木瓜、猪苓为消水肿之要药。《圣济》曰:得人参治胸胁气逆胀满。《普济》曰:茯苓皮得椒目,治水肿尿濇。《得宜》曰:得半夏能涤饮。
【论说】东垣曰:湿淫所胜,小便不利,茯苓淡以利窍,甘以助阳,温平能益脾逐水,乃除湿之圣药。又曰:小便多者能止,小便结者能通。好古曰:白者入肺膀胱气分,赤者入心脾小肠气分,虽利小便而不走气,与车前子相似。丹溪曰:仲景利小便,多用茯苓,然此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而小便不利者,恐未为宜,以此有行水之功,久服损人也。汪颖曰:能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出。然必其色白上行入肺,泻去肺热,使清其源,而后能下降,以通膀胱而利水也。又曰:茯苓皮治水肿肤胀,有以皮行皮之义。凡种而烦渴,便秘溺赤属阳水,宜五皮散疏凿饮,不烦渴,大便溏,小便数,不赤涩,属阴水,宜实脾饮,流气饮。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
【禁忌】《经疏》曰: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均忌。之才曰:得甘草、防风、芍药、紫石英、麦门冬共疗五脏。恶白敛,畏地榆、雄黄、秦芁、龟板,忌米醋及酸物。
【出产】宗奭曰: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气味,抑郁未绝,精英未沦,其精气盛者,发泄于外,结为茯苓。时珍曰: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
【炮制】雷公曰:凡用皮,去心,捣细于水盆中,搅浊浮者滤去之,此是茯苓赤筋。若误服饵,令人瞳子并黑晴点小,兼盲目。弘景曰:作丸散者,先煮一二沸,切暴干用。沈芊绿曰:按入补药,乳药晒焙用,入利水药,生用。
琥珀
味甘平无毒。主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通五淋。《别录》 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疗蛊毒,破结瘕,治产后血枕痛。大明 止血生肌,合金疮。藏器 清肺利小肠。元素
【经络】感土木之气以生,而兼火化,阳中微阴,降也。入手少阴太阳,亦入足厥阴经,专入血分,以消淤血。《经疏》 入心肝小肠三经,为行水散淤安神之品。能入土而成质,故能通塞以宁心。芊绿
【合化】《经疏》曰:和大黄、鳖甲作散,下妇人腹内恶血。《圣惠》曰:得葱白治小便转胞,及沙石诸淋。《直指》曰:得灯心治小便尿血。《儿遗方》曰:得童便治金疮闷绝。《得宜》曰:得黑橹豆治产后神昏。得麝香治小便淋沥。
【论说】东垣曰:《经》云,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凡渗药皆上行而后下降。丹溪曰:从淡渗药则利窍行水。然石药终燥,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反致燥结之患。
【禁忌】《经疏》曰:凡阴虚内热,火炎水涸,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忌服琥珀。以强利之,利之则愈损其阴。
【出产】《别录》曰:生永昌。宗奭曰:《地理志》,林邑多出琥珀,是松脂所化。有琥珀则旁无草木,入土浅者五尺,深者八九尺,大者如斛,削去皮乃成。
【炮制】雷公曰:凡使用水调柏子仁末,入瓦锅内同煮半日,捣如粉,重筛用。
以上通剂木部
赤小豆
味甘。主下水,排痈肿脓血。《本经》 酸平无毒,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吐逆卒澼。《别录》 下水肿胀满,解小麦毒。《汤液》 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暴痢后,气满不能食者,煮食一顿即愈。孟诜 并能消水肿。时珍 功专散血利水。《得宜》 辛。《经疏》
【经络】禀秋燥之气以生。《本经》 味甘酸平,然详其用,味应有辛,非辛平不能主治排痈肿等症也。《经疏》 入心经,兼入小肠经,为行水散血之品,而兼燥剂。凡水气脚气,最为急用之药。芊绿
【合化】藏器曰:和桑白皮,去湿气痹种。孟诜曰:同鲤鱼食,治脚气。《得宜》曰:得通草能下气,得鸡子傅痈疡。《小品》曰:和鸡子白涂丹毒如火。
【论说】弘景曰:小豆逐津液,利小便。好古曰:治水而不补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时珍曰:小儿色赤,心之谷也。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主治一切。
【禁忌】时珍曰:久服则降令太过,津血渗泄,令人肌瘦身重。
【出产】《图经》曰:江淮间多种莳。时珍曰:以紧小而赤黯色者人药。稍大而鲜红者不堪用。
【炮制】禹锡曰:病酒热饮汁。日华曰:解热毒磨粉用。
大豆黄卷
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本经》 无毒,五脏不足,胃气结积,益气止痛,润肌肤毛皮。《别录》 破妇人恶血,产中药多用之。孟诜 肾灵肾。思邈 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时珍
【经络】入胃经,为除陈去积之品。芊绿
【合化】《圣济》曰:同大黄治水病肿满。《普济》曰:炒酥为末,治头风湿痹。《得宜》曰:得大黄、橘皮、青葱治水肿喘急便涩。
【论说】《宣明》曰:此药主五脏留滞,胃中结聚,故能治邪在血脉之中。水痹不通,上下周身,名曰“周痹”。只用一味炒研汤下半钱,日三服。之颐曰:大豆作黄卷,是从艮而震,震而巽,自癸而甲,甲而乙,始生之黄。黄而卷,曲直之木性备矣。木为肝脏,藏真通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大筋聚于膝,膝属溪谷之府,故主湿痹筋挛膝痛,不可屈伸。屈伸为曲直象形从治法也。
【禁忌】虞普曰:得前胡、杏仁、牡蛎、天雄、乌喙、鼠共和蜜良。恶海藻龙胆草。
【出产】弘景曰:黑大豆为蘖,芽生五寸长,便干之,名为黄卷。时珍曰:一法以壬癸日汲井水,浸大豆,候生芽,取皮阴干用。
【炮制】无。
薏苡仁
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本经》 无毒,除筋肾中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别录》 煮饮,主消渴,杀蚘虫。藏器 去干湿脚气大验。孟诜 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利水,小便热淋。时珍 甘淡,主治寒湿筋挛。《得宜》
附 苡仁根 甘微寒,主下三虫。《本经》 堕胎。藏器 卒心腹蠋满,胸胁痛。苏颂
黄疸。时珍
【经络】正得地之燥气,兼禀天之秋气以生,阳中之阴,降也。《经疏》 入肺肝脾胃大肠五经,为除湿行水之品,而兼补剂。乃阳明主药,亦大补肺气。芊绿
【合化】《经疏》曰:同木瓜、石斛、萆薢、黄柏、比黄、麦冬,治痿厥。《得宜》曰:得麻黄、杏仁,治风湿周痹,得郁李仁治水肿喘急。
【论说】宗奭曰:《本经》言,主筋急拘挛,但有两种。《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故挛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者,此盖受寒,使人筋急,不可用苡仁。寒热使人筋挛,若但受热不曾受寒,亦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此药力势和缓,凡用须加倍即见效。苏颂曰:乃心肺之药,多用之。故范汪治肺痈,仲景治风湿胸痹,《济生方》治肺损咯血,皆有效。讱庵曰: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益土;所以生金,故补肺清热;扶土所以抑木,故治风热拘挛。
【禁忌】《经疏》曰:苡仁心肺药多用之。若大便燥结,因寒转筋,及孕妇,均忌。
【出产】《别录》曰:生真定、平泽、及田野。八月采实,采根则无时。时珍曰:人多种之。二三月宿根自生。初生如芭芽,六月抽茎,开花结实。有二种,一种粘牙者,壳薄而尖,即苡仁;一种壳厚而坚圆者,乃菩提子也。
【炮制】雷公曰:凡使以糯米同炒,去糯米用,亦有更以盐汤煮过者。
以上通剂谷部
韭
味辛微酸温无毒。主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利病人,可久食。《别录》 止泄血脓,腹中冷痛。藏器 热,除心腹痼冷,治肥白人中风失音,捣汁服。日华 止泄精,暖腰膝。宁原 治胸痹剌痛如锥,胸膈噎气,即吐出胸中恶血。孟诜 吐血唾血衂血尿血,妇人经脉逆行,能消散胃脘淤血。丹溪 除痃癖,白浊遗精。士材 逐停痰,治一切血病,解药食狂犬蛇虫毒。《备要》
【经络】禀春初之气,兼得金水之性而生。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故入肝,而主血分。《经疏》 入心肝肾三经,为血中行气之品,而兼补剂,归心益胃,助肾补阳。芊绿
【合化】《海上方》曰:捣汁和童便,治赤白带下。《活人》曰:得豭鼠屎,治阴阳易病。《经验》曰:韭子破故纸,治玉茎强中,精流不住。
【论说】思邈曰:韭味酸,肝病宜食之,大益人心。时珍曰:《素问》言,心病宜食韭。《食鉴本草》言,归肾。愚按,乃肝之菜,盖心为肝之子,肾为肝之母,母能令子实,虚则补其母也。
【禁忌】《经疏》曰:辛温通利,多食神昏,胃气虚而有热者忌。
【出产】时珍曰:韭丛生丰本,长叶青翠,可以根分,可以子种。一岁五剪,收子者只可一剪。八月开花,九月收子,黑色而扁,风处阴干,勿令浥郁。
【炮制】无。
以上通剂菜部
流水 即长流水,一名东流水。
味甘平无毒。主手足四末之病,通利二便。虞博 主脾肾虚,阳盛阴虚,目不能瞑,及霍乱吐利,伤寒后欲作奔豚。时珍
附 逆流水 主中风卒厥,头风疟疾,咽喉诸病,宣吐痰饮。时珍
急流水 主通利二便,及足痉以下风痹之疾。虞塼
甘澜水 一名劳水主病后虚弱,扬之万遍,煮药禁神皆验。藏器
【经络】入脾胃大小肠四经,为通达之品,而兼宣剂。功专荡涤邪秽。芊绿
【合化】时珍曰:流水者,大而江河,小而溪涧,皆流水也,故无不合。
【论说】河间曰:外动而性静,质柔而气刚,与湖泽陂塘之止水不同。虞塼曰:逆流水乃洄澜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故用以煎发吐痰饮之剂。保昇曰:急流水,乃湍上峻急之水,其性急速而下达,故主已上诸症。劳水者,用流水二斗,置大盆中,以杓高扬千万遍,有沸珠相聚,乃取煎药。盖水性本咸,而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能益脾胃也。芊绿曰:按甘澜水,大补脾胃二土,故能治五劳七伤及虚弱等症。其治奔豚者,以其兼入膀胱经也。
【禁忌】无。
【出产】不详。
【炮制】不详。
以上通剂水部
白鱼
味甘平无毒。主开胃下气,祛水气,令人肥健。《开宝》 助脾气,调五脏,理十二经络。《食疗》
【经络】入脾大小肠三经,为行水之品。芊绿
【合化】未详。
【论说】保昇曰:白鱼性能逐水,故治水肿有殊功。
【禁忌】时珍曰:白鱼比他鱼似可食,亦能热中发疮。孟诜曰:鲜者宜和豉食,虽不发病,多食亦泥人。
【出产】刘翰曰:生江湖中,色白头昂大者,长六七尺。
【炮制】未详。
以上通剂鳞部
䗪虫 即土鳖虫
味咸寒有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本经》 月水不通,破留血积聚。甄权 行产后血积,折伤淤血。时珍
【经络】得土湿之气而生,降也阴也。为足厥阴经药。《经疏》 入肝经,为软坚破结之品,而兼湿剂,乃伤家最要之药。芊绿
【合化】《圣惠》曰:同食盐治木舌肿强。同芍药芎,治腹痛夜啼。《得宜》曰:得桃仁、大黄治产妇干血,腹痛。得乳香、没药、龙骨、自然铜能去伤接骨。
【论说】东垣曰:仲景治杂病及久病积结,有大黄䗪虫丸,及妇人药并用之,以其有破坚下血之功也。时珍曰:土鳖虫以刀断之,中有白汁如浆,凑接即连,复能行走,故用接续筋骨有奇效。然须先整定筋骨乃可服,否则接挫也。
【禁忌】《经疏》曰:无淤血停留者忌用。之才曰:畏皂荚、菖蒲。
【出产】弘景曰:形扁如鳖,有甲不能飞,小有臭气。《别录》曰: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采暴干。
【炮制】未详。
以上通剂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