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地貌概况

一、黄河的地貌概况

黄河发源于东经95.8°,北纬34.5°的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星宿海。她偏东流去连接了鄂宁海和扎宁海。然后它转向东北穿过甘肃、宁夏、内蒙古、绥远,形成了有肥沃农田的河套平原。

在归绥和包头的中间,黄河的流向转向南方的陕西和山西的边界直到东关。从那儿开始,它首次向东沿着河南和山西的边界,经过河北南部,再转向东北方向至山东半岛在利津县入海。它从东关的两道大堤中入海。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总长约八千八百里。由于上游地段黄土的淤积,在西北形成了大平原,尤其是可耕地。但与此同时,这些黄土成了下游的祸害。由于河水在平原上流动,无法冲走黄土,于是它们就沉积于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这也就是黄河为什么经常改道并在河南、河北、山东平原地区造成巨大灾害的原因。

但从另一观点看,黄河也带来了灌溉和贸易的便利。灌溉利益尤体现于上游,即宁夏、甘肃和内蒙。下游就受益不大了。

河流运输从河套到山西前端发展得很好。平底船、皮革筏子,甚至汽船被用来运输着各类货物。在河流转向东西的东关下游航行着一些木舢板。

黄河的主要利用在上游,最后流经大平原的两千里是通过大堤形成的河道。在这一段几乎没有什么支流了,这也是黄河经常泛滥的另一主要原因。

黄河上游有许多支流:甘肃洮河,陕西无定河、延水、渭河、北洛河和泾河,山西汾河,河南洛河和易水。这些是在夏秋加快水速,易于造成决口的主要环境。

上述为黄河总的地理情况。下文进入历史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