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是学校呐喊的口号,而是学校各项工作总的指导方针和目标,必须在办学实践中得到具体的落实和体现。那么,校长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呢?

第一,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先确立党在学校政治领导中的核心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学校工作中得以全面贯彻,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轨道运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党的建设,首先就要建设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是学校党建的关键。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对学校,首先是思想的领导,然后是行政的领导。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促使学校领导干部对学校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第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必须把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素质。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政治素养,这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其次,建立并有效实施评价机制,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再次,强化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校长要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给教师提供深造或培训机会,并鼓励教师完善自身专业水平。最后,搭建教师成长展示平台,创建名师工程。[3]教师素质的真正提高,必须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真正得到锻炼和提升,才能从一个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第三,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校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弘扬主旋律,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精神粮食。其次,加强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健全人格教育,增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小学生体验社会、树立观念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作为校长,应该大胆地鼓励学生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参观博物馆或爱国教育基地等。

开展社会实践,就是要挖掘课程和社会两种资源,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力量,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用社会实践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串联起来。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