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教师内在发展需求为基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自主实践,主动获取外界评价信息,以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教师的成长源,激活教师的内在动力,唤起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充分调动教师寻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

一、持续学习,与时俱进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进行新知识的积累。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

学什么呢?首先要向书本学。学校要为教职工订购教育专著或报刊杂志,开展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做读书笔记,写教育叙事。有了理论的武装,看待问题就有新观念、新思想,评价事物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向师傅学。这一点对教师的成长可以说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管是怎样的环境,只要善于抓住机会,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哪怕同样都是新教师,也可以在一起积极讨论钻研中,学习到他人的宝贵经验和长处。多问、多听、多想、多看,做一个学习中的有心人。第三,要向网络学。网络,一个虚拟的空间,却蕴含着一个神奇的教育世界。教师要善于上网冲浪,善于与人交流,善于了解各家之言,掌握教育的最新动态。

二、专家引领,同伴互助

专家引领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最好养料,专家引领是专业的纵向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借助专家的外力,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途径,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能够让老师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不少弯路。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同伴互助可以点燃教师专业成长的激情,学校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教师们通过校本教研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

三、自我评估,自我反思

自我评价就是让教师从专业理念(态度、理念、道德)、专业知识方面(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人文视野知识等)和专业能力方面(教育方法与技能、演讲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等)逐一去分析自己与同事之间的差距,从而正视自己的不足,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想要提高的愿望,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地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从而有意识地发挥特长,取长补短,稳步提高。

“反思+经验=成长。”这是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它表明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学习应该反思,没有反思的学习不可能深刻。”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反思作为提炼和升华教师教学经验、经历的主要渠道,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首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在每堂课后,都应反思:这样教是否有用?哪些是闪光点?哪些是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坚持写教学札记。写教学札记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从多个角度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教学坡度、新旧内容衔接进行分析,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感受和要求,更要重视记录师生对教学实践理解的差异。这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关键。

四、自我规划,自我成才

制订自我成长规划时,首先,要把发展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然后,选择完成可操作的行动项目,如学历进修、阅读、课题研究等。最后,对这些行动项目在时间上进行系列性的安排。以专业发展期的教师为例,进入专业发展期的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功,而要理性地、客观地制定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追求更高的层次。也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想,设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这个时期的规划就要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全面制定,到什么时候在哪些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什么时期完成哪些对自己非常重要的关键事件等。

总而言之,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学校走向成功、不断提升的核心。可以说,谁赢得了今天的教师,谁就赢得了明天的教育。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成为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这是校长必备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