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校长学校的掌舵者,承担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教师的进步、几代人的成长、祖国未来的培养等重要历史使命,作为从事现代化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必须了解所处的时代及肩负的使命,履行好时代交给的责任,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才。神圣的使命感和巨大的责任感,是现代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必备的条件。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铭记自己肩上的使命——育人。那么,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呢?

首先,校长自身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校长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热爱,既是其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校长做好管理工作的关键。校长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热爱,是校长对教育事业社会意义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同时也是校长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校长应“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把对工作的热情传递给全校师生,使整个学校都充满活力;成为师者之师,始终保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精神,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其次,校长要在工作中锻造使命感。使命感是人在一定社会一定时代,对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是人们对于自己理想的忠诚、执著、热爱以及把理想的信条贯穿于自己生命全部的信念。一所学校的教师是否具有教育使命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是否有教育使命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若没有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感,就会缺少工作内在的激情与动力,就不能担负起校长的重任。要成为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校长,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校长需要目标明确并能够进行有效规划。“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是不会拥有强烈的使命感,因为他根本没有领悟“撞钟”的意义,没有明白肩负的责任。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不会有使命感的。因此,校长要“在其位,谋其政”,为学校的发展制定目标,规划未来。

第二,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校长道德高尚,勤于自省。校长是全校师生的楷模,是道德的塑造者。校长作为领导者,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并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发现错误应积极改正。

第三,具有较强使命感的校长执行力较强。校长是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才能妥善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任务。校长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执行力和使命感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校长要用民主与科学来武装头脑。校长要管理好学校,应在实际工作中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而不能校长一人说了算。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发展。

最后,校长要在工作中锻造责任感。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为家长培养好子女、为社会培养好公民、为国家培养好人才的重任。所以,要把校长这一工作做好,责任感是先决条件之一。

第一,校长要对学校全面工作负责。根据校长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管理、安排好学校各项工作,保证各职能部门正常运作。

第二,校长要对全校教职员工负责。在工作、生活各方面为他们着想,使他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全心全意地工作,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校长要对学生负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让他们真正成为家长的好儿女、社会的好公民、国家的合格人才。因此,作为一校之长,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创新、甘于奉献。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具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通过具体工作体现出来,必须恪守自己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方向,不盲目追求升学率,真正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