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案例

名校案例

以爱育爱 大爱无边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传承创新教育思想纪实(节选)

冬日的暖阳中,我们来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进入校园,一缕金色阳光映照在“爱”的雕像上,作品是一位女教师用前额抵着一位学生的前额,笑意闪动在他们的面庞上。雕像底座上镌刻着一个烫金的大字——“爱”,这是实验二小校长李烈亲笔书写的。不管是学校的师生还是过往的行人,只要他们的眼睛掠过这座雕像,都会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涌出一种温暖……

“以爱育爱”的缘起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灯光。

百年来,“爱”的教育就像一条生命的纽带连接着实验二小师生的心,凝结着实验二小人的智慧和力量。历届领导、代代教师为此倾注着心血和汗水,使之随时代不断升华,承载更深、更远的涵义。

1997年,李烈成为实验二小的校长。为了寻求适合实验二小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新方向,李烈阅读了大量关于管理及提高管理者素质的书籍。不久,她就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以爱育爱”为主题,关注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双主体育人”思想。

“爱”是灵魂 双主体并举

为了把这个理念变成学校全体教师的共识,李烈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宣讲“双主体育人”和“以爱育爱”的思想,还专门创造机会组织大家学习与讨论,并亲自动手以66条问答形式编写了实施手册。学校每学期举办数次“‘以爱育爱’大家谈”活动,每年度的“青年教师‘凌空杯’比赛活动”中将“双主体育人”和“以爱育爱”等办学理念作为比赛内容等。

广泛的宣传与学习,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其实就是构成每个人生命之河必不可少的一条条小溪,而有“爱”的工作也就意味着生命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让大家懂得,“爱”的能力与艺术可以让我们每天的辛勤付出,包括工作与生活,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色彩,而人活着的价值就在于此。不到一年,“双主体育人”及“以爱育爱”的声音就传遍实验二小的每个角落,成为大家组织各种活动和进行交流时的口头禅。

“爱”的融合 溪水汇入江海

再好的理念,也必须落实到行动中,在现实的情境中开花结果,才能真正被大家认同和接纳,才能融化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促使大家自觉自愿地去实践它。

于是,李烈组织全校教师共同探讨“以爱育爱”理念的实施,并要求每个人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然后运用实践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在教育活动中、在与学生谈话时、在同家长交往中……加以落实和提升。

李烈还积极倡导民主参与与平等对话,鼓励教师争做学校主人。她在每次全体会前,都为教师开设“精彩五分钟”,并组织全体教师就某一专题开展“即兴论坛”或“深度汇谈”。同时,设立每月一次的“校长聊天室”,组织“校长我想对你说”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面对面和校长说心里话等。经过不懈努力,李烈总结出:“爱”需要情感做基础,“爱”需要有行为做表达,“爱”需要能力做支撑,“爱”需要艺术做连接。这就是爱的四个层次。当然,“爱”不排斥纪律、不排斥要求、不排斥管理,严格要求也是“爱”!

“爱”是教师施教时采用的教育手段,教师是通过爱达到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但“爱”更是一种教育目标。

校长的关爱,使大家有了“爱”的归属和“价值感”;一次次的教育教学成功体验,让老师们更有了“成就感”。于是,一支“爱”的团队就建立起来了。

当沟通成为一种习惯,当公开、透明成为教师之间交往的正常方式时,教师也开始了修行自己、善待他人的过程。对学校而言,这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最好机会。在不断解决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之后,李烈发现,营造教师每天都快乐的氛围,使他们在日益凝聚的团队里,体验工作中的快乐,从而收获生命的快乐,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爱,其实就是大气。大气,首先就要心中有全局,不能为一己之私而以偏概全。爱,也是宽容。宽容在很多时候不是对自己,而是对别人。

爱,把大家的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走出实验二小王府校区的时候,古色古香的校园更显古朴、静谧,似乎每一个微微翘起的斗檐都在向我们倾诉着关于实验二小一个又一个“爱”的故事。

(资料来源:徐秀梅《以爱育爱,大爱无边——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传承创新教育思想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