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一个校长把一所学校办成一流学校,绝不仅仅靠升学率,而是应该有一个统领全局的创新思路和凝聚人心的个人魅力和智慧。那些条件好、设备新、师资强、升学率高、效益好的名校,无不有一位有思想、有理想、有创新精神、有专业素养、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当今世界,对人才的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看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有创新的教育、创新的学校。要有创新的学校,必须有创新的校长。所以,学校管理创新呼唤着创新的校长。那么,校长怎样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校管理创新能力呢?
首先,要更新校长的教育管理思想,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引领学校管理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的管理念、教育思想是无形的,却极大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一定要勤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从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特别是学习和掌握教育管理理论知识,把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的管理创新。
其次,创新管理模式,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绝对权威而言的。所谓民主管理,即校长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地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各组织的各种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校长的民主管理是符合教职工的心理要求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校长追求的一种管理艺术。当今世界,学校管理民主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共同追求。校长在学校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创建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环境。教师是学校之本,让教师在学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并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消除束缚教师发展的条条框框和禁锢教师创新能力的陈规旧章。只有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之间,才能平等对话。
再次,创新管理方法,促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实施以来,遇到了诸多难题,学校还未从根本上摆脱“升学率”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来讲,这是由于校长缺乏创新意识,学校管理方法落后,还是单纯地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迫使教师只抓“分数”。因此,要真正实施新课程,校长要掌握新课程的实质,转变观念,以新的管理方法去实施新课程,用新课程提倡的新观念、新方法引领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推进新课程。同时,校长还要建立与新课程配套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才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坚持依法治校,实施制度化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也一样,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必须依法治校,加强学校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既是学校管理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现代学校发展的保证,更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基础。制度不是写在纸上的冰冷条款,而是一种示范和引领,是有生动的内在思想的富有生命力的存在。魏书生曾说过:“校长要让制度富有生命力,这样学校才能发展,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要求也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校长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该赋予制度以生命的活力。因此,校长要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学校,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总之,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坚持依法治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