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曾说:“教育理想是为了一切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即教育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该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尊重教师学生。那么,校长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呢?

第一,让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树立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渗透人的因素,将“人”视作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能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做到“目中有人”,把“人”放在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从而使管理充满“人情味”。这样就能充分激活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校建设中。

第二,要以教师为友,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一所学校若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也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教师在教育发展和办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校长作为师者之师,只有尊师重教,才能真正把学校办好。校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首先要尊重教师。校长要以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工作,特别要尊重他们的创新、创造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其次是要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尤其要重视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尽力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机会,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第三,要尊重关爱学生,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为校长,不仅自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还要引导、培养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因为,校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大部分都需要通过教师体现出来,具体表现为教师要以生为本。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和专业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多层次人才观、多元智力观、教学相长观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提升,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校长要让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21世纪,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已成为人最基本的能力,学校理应教会学生这种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使之想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学;传授学习方法,使之会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向学;引导学生爱上学习,使之乐学。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才培养和任用的基础。首先,在用人方面,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用理性的标准(任人唯贤、任人唯能)衡量人,大胆用人,知人善任。其次,在培养人方面,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培养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的人。

校长办学要始终围绕“人”这个核心,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