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

实践导向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的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他的职业道德规范不仅仅是以普通标准去遵守做人的道德底线,还要根据其扮演的不同角色和职业定位来确定。

首先,校长应当是教育者。第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首先是一名教师,这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任何一个人只要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全身心地热爱教育事业,立志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因为这不仅关乎学生的命运,甚至影响百年大计的教育教学质量。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有大德者才能有大才,校长作为学校道德的引领者,必须力倡德育为先,用高尚的情操感化全校师生。第二,校长要公正廉洁,以身作则。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治校必须公正廉洁,办事才能公平、公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在行使职权时,应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心态,对人对事,一切从工作出发,没有个人恩怨得失的私心杂念,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做到不偏不倚。尤其是在国家拨款进行学校建设之际,校长更应具有抵抗各种诱惑的免疫力,心系学校发展,一心为公。一校之长还需细政务实,清正廉明,做到拒腐守廉。这是因为,廉洁是树立领导自身形象的道德支柱。校长只有自身廉洁,才具有凝聚力、号召力。俗语云:“公生明,廉生威。”校长之威源于“廉”,校长公正廉洁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对下属产生很强的自然征服力。所以,校长必须大力提倡廉治,这是治理好一所学校的必要条件。第三,尊重教职工。校长对教职工的关爱与尊重,不是停留在见面微笑、点头这些表面行为上,而是要真正尊重教职工,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鼓励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保证他们权利的实现,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让教职工在学校感觉如生活在大家庭中,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其次,校长应当是管理者。第一,校长要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管理的核心地位。一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管理工作不仅是一种协调性、组织性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具有思想领导、在教学领域进行改革和创新性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长的教学管理工作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革新,“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校长一定要抓住教学管理这一关键性工作,把它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第二,校长要增强民主意识,进行民主管理。学校教育管理民主化是国际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校长要健全各级民主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第三,勇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校长管理他人是简单的,而管理自己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此,校长要时刻反省自己在校务管理上是否存在差错,出错后要勇于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最后,校长应当是领导者。第一,校长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要发展,就需要校长具有创新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方案。不能固步自封,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二,校长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校长要建立和保持与社会各方面(家长社区、校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融洽关系,创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为了工作需要,校长还要与社会各个方面建立密切关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而且还有利于学校外部工作的良好运转。第三,校长要保护师生的权利并严守秘密。校长要关心全校师生,依法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校长,必须履行好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自己的职业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引领学校长足发展,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